华阴文化知多少(系列小文)也说腊八节 //田 华

华阴文化知多少(系列小文)
——也说腊八节

腊八已经过完,怎么又说起腊八?
是的,正是因为腊八才过去,我才有话要说。
那天一打早,抹开手机,就看到全是朋友发来的腊八祝福和腊八链接,而所有的祝福和链接,都提到一个词,这就是“腊八粥”。
我忽然就纳起了闷了。
于是,我在脑海里搜肠刮肚的寻找,希望能搜寻到故乡人在腊月初八喝稀饭的记忆,哪怕是一丁点也可以,可是,让我失望了,在故乡华阴,邑人在这天压根就不曾喝什么粥,而偏偏是吃长长的的面条的。同时发现,故乡人从来都是把“粥”这种稀饭叫做“米汤”或“糁糁饭”的。而把稀饭改做“粥”称呼,则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的事情了。以致到两千年后,县城街道的“粥”铺多达五、六个之多。
粥这个词当然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老先人发明的。但是,老先人发明的并非每个地方的人都习惯用,粥,流行于全国,而华阴却流行米汤和糁糁。这就是华阴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色。
看看,正说故乡人的“腊八面”呢,怎么又扯到了“粥”的话题上去了,是不是扯的有点远了。其实,也不远,因为要说故乡人过腊八与国人的不同,所以就谈到了“粥”嘛。还是言归正传,就说说华阴人的腊八面吧。
故乡人历来在腊月初八这天都是吃面条的,所以,一提起腊八面在华阴,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曾记得,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每年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户户都是要吃腊八面的。家里有点办法的人家,在这天都是用细粮白面擀成面切成细长细长的长面条,再浇上臊子,香喷喷的咥一上一大碗的。而乡下的穷苦人家尽管细粮短缺,也要用不太白的麦子面做成细面,并配以红白萝卜丁和碎粉条截截(也有叫粉条杂杂的)弄成的简陋臊子咥上一顿的。所以,腊八节吃腊八面就成了华阴的地方风俗文化。
尽管腊八这天吃腊八面,为什么非得做成细长面条而不是什么其他形式的如宽面条、碎面片的旗花面呢?这里面也是有学问有讲究的。
腊八面的文化与讲究,一来是这细长细长的长面条,代表着日子就像这细细长长的长面条,还长着呢,一定要细细发发的过,千万不可胡吃海喝铺张浪费,这是故乡劳动人民俭省节约过日子的传统美德;二来是说,吃细长细长的腊八面,就是祈求幸祈求长寿的;第三层意思的说法是腊八吃了长面条就会发财,而且长长发财。这就是故乡人吃腊八面的全部内涵,它和国人喝腊八粥可能意思相近,但基本内涵却是不一样的。因此,做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华阴土著人,就不要盲目的学国人喝什么腊八粥,把老先人传下来的腊八面都给忘的一干二净,这是不妥也是不应该的。
总而言之,在腊八这天,国人可以喝他们的“腊八粥”,而我们依然可以吃我们自己的“腊八面”,这一点与传承传统文化一点也不矛盾,大可不必去与其他地方的国人接轨,保持传承我们自己的地方传统文化特色才是关键。
关于腊八,我就说这些多余的话。
作者简介
田华,陕西华阴籍人,退休干部,大学文化,中共党员。自由撰稿人。喜欢书法绘画和文学,擅长散文写作。其作品屡见诸报端。
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