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异乡人 || 李乐雄

异乡人
我身边的灵宝人
第32期
文/李乐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的清明节,也不例外!蒙蒙小雨,为缅怀追念的节日,平添几分凄郁。我和家人在老苹果园里,为祖父母扫墓。高高的坟冢,朝向依然繁茂的苹果树,就像当年老人家慈爱地望着满堂儿孙一样。在祭奠的缭绕香火之上,我似乎又看到了他们慈祥的面容。我不知道人世间有没有灵魂存在,但一直希望有。那样,故去的亲人,就不会真的离去,就会依然在虚无处挂念着我们,让我们在尘世的无常之中,得到指引,获得幸福。也许,他们并没有离开,我们的身上不是还流淌着他们的血脉吗?我们的秉性上不是还有他们人格的投影吗?清明节前几天,七岁的侄子玩得正开心,忽然对母亲说:“我想我老奶了!”,母亲轻轻抚着他的小脑袋道:“你老奶应该也在想你了。”小顽皮开心地说:“那我去给老奶磕个头吧!”说完就一溜烟跑进屋里,对着遗相有模有样地磕起头来。如今天人永隔,我们只能对着两座墓冢寄托哀思。祖父母的坟茔坐西朝东,西踞娘娘山,有福寿如山、家宅永固之意;东望弘农涧河,有财源似水、子孙绵长之愿;南北两列土山,有左青龙、右白虎之相,祈盼护佑后人,永保安康。爷爷奶奶生前为子女操劳,逝后还祈盼着家族兴旺。我该用什么来献祭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哪?注视着苹果树,我不禁陷入深思 。苹果树那么高大,花朵却那么小,颜色那么淡,香味那么寡。
牡丹花株不高,花朵开得那么大,颜色那么烈,香味那么浓。何故?也许它们活着的目的不同吧!苹果花是为了结果,为了他人,艰难生长,“不求人夸颜色好,只留硕果满枝头。”而牡丹只梦想着“花开时节动京城”,“但求生前利,何顾身后名”,哪管它结什么果呀!爷爷的封土堆得高些,正如他生前伟岸的身姿。奶奶的坟茔紧挨着它,稍微矮点,正如他们生前夫唱妇随,举案齐眉一般。墓冢都略微朝向东北方,我好奇地问父亲其中缘由。他伸出满是老茧和裂纹的手,指着东北方的天际,缓缓地说:“他们大概是想看着故乡吧!”我抬头凝视着东北方,在几百公里外的孟州市有个小村庄,土地平坦,交通便利,是唐代诗人韩愈的故里,韩文公祠至今仍矗立在村中。我仿佛看到,73年前(1947年),那个微雨蒙蒙的早晨,在村口的大槐树下,一个少年穿着长衫,背着行囊,给病重的父亲磕了三个响头,给年幼的弟弟抻了抻衣袖,然后倔强地一转身,作别故乡的风尘,单薄的身影跟随远行的客商朝着黄河南岸一个名叫灵宝的地方踌躇前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一别,祸福难料,生死未卜。他不得不离开,就像这个时节枝头的苹果花无奈地在风雨中过早地飘落一般。在老家,我们李氏是个大家族,一直耕读传家,族谱至今保存完好,连辈分都没乱,现在还遵照“文天太学庆长乐,永康吉祥福兴来”的家谱给子孙取名,爷爷是庆字辈,父亲是长字辈,我这一代是乐字。爷爷的父亲—我的曾祖父,简直就是余华小说《活着》的主人公徐福贵的翻版。老辈几代人勤俭持家,攒下几百亩地和一座青砖绿瓦的大宅院。如今破败的故宅仍在,繁华已逝,唯留门洞里青石道上深深的车辙印迹,讲述着这个家族过往的兴盛。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原大地军阀混战,土匪频出,蝗灾旱灾多发,加上国民党的苛捐杂税,这个富有之家也仅能勉强度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加快侵华步伐,不断从河北、山西分兵入侵河南。1938年2月22日日军安田骑兵部队侵略孟县(现孟州市),国民党县长带领一众官兵不战逃跑,直到1945年8 月25日日军才从孟县彻底败退。在近8年时间里,日军以县城为据点,不断外出扫荡劫掠,无恶不作。位于城郊的老家更是惨遭蹂躏,日军爱惜自己的战马,端着刺刀强行征用老百姓的马匹骡子运送补给,当时年幼的爷爷就多次被抓去运粮,在世时曾讲起往事,还心有余悸地说“东洋马那真是高呀!蹄子有小盆子那么大,一脚下去就能把小孩踩死!”。在一次扫荡中,有族人躲在麦秸堆逃难,日军发现后就故意点火,把人活活烧死在里面。1942年到1943年,河南地区遭战祸又遇天灾,发生了举世震惊的“河南大饥荒”,2012年冯小刚据此拍摄了电影《一九四二》,老家当时正是饥荒的最严重地区之一,奶奶说当时很多人都饿死了,除了留几口人看家外,能走动的都往仍然是国统区的豫西地区逃,然后再沿着陇海线往陕西跑。奶奶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她上面有两个姐姐,当时分别逃难到西安、咸阳,后来就在当地落户生息,再也没有回过老家。奶奶去世前,她姐姐的后人还来探望,一家人虽几十年未亲见,但血脉相连,众目相对,唯有泪千行。当时,在日军占领区,日本人开设烟馆,引诱国人吸食鸦片。在时代浊浪的裹挟之下,万念俱灰的曾祖父,抽上了鸦片,迷上了赌博,只好将田地一块块卖与他人。早年,家境优渥的他甚爱读书,整日写字画画,听曲唱戏,骑马遛鸟,过着悠闲的乡村富绅的生活。为教村中孩童识字读书,他开办私塾,宴请名师,不收分文,同村的奶奶就在那里读过书。后来,贫病交加的曾祖父,连自己的两个儿子都不能养活,不得已解散私塾,送大儿子去外地当学徒。“武不能杀敌报国,文不能养家育子,要这些破烂作甚!”,这个读书人于是将昔日珍爱的琴棋书画付之一炬,脱下长衫,决心做个真正的农民。
清晨,他扛着铁掀,背着粪筐在村里拾粪。傍晚,他就在村口徘徊,喃喃自语直至深夜。后来,他就疯了,死了,静静地死在村口的大槐树底下。他的儿子在这里被他送走。如今,他也从这里含恨离去。后来,我爷爷感叹道:“幸亏当年把地糟蹋完了,成了破落户。没过几年,咱们那里就解放了。土改时,咱家被定为中农。那些买了咱家地的都被定为地主,被批斗惨了!”16岁的少年就这样来到了豫西古城—灵宝。当年的灵宝县城是豫秦晋三省交通的重要码头,贯穿东西的有陇海铁路、洛潼公路,联络南北的是黄河码头、灵卢公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这座古城一直是商贾辐辏、货物云集、贸易兴盛的豫西经济政治中心,繁华热闹足以想像,且素有“小北京”之称。县城保有完整的城壕和护城河,高达8.3米多的城墙上有一千个垛口,2座更铺,东、南、西三座城楼。城门有三,东城门曰“来紫”,内有三清殿和许、荆、杨三家当地望族的祠堂,东城门外建有罗师庙、娘娘庙、老爷庙、三官庙、东大体育场、山神庙、关帝庙、直臣祠、接官亭、和尚塔等。南城门叫“歌薰”,内有文庙(孔子庙)、大佛殿(御题寺)、财神庙、张仙庙、岱王庙,门外建有药王庙、思乡娘娘庙和玉皇庙等。西城门日“拱华”,门外有老君洞、老君庙。西北城角外建有禹王庙、咽喉庙。城北建有北庵庙、老子故宅、柏王庙。城中心有规模宏大的城隍庙,东邻鲁班庙,南有火神庙。城内有三条大街,街上有五座精美的石牌坊。东大街从街中十字路口起到东城门,约有一里左右,有花行、茶馆、东街小学、染坊、磨碾房、豆腐房、杂货店、邮电所、意大利人开的眼科诊所、小磨香油加工坊、食堂等。十字路向西是西大街,有药店、烧鸡店、银行、人民会场、文化馆、县政府、灵宝第一完全小学。南大街是繁华的商业区,最为热闹,枣行、茶店、瓷器店、酱园、杂货店、饭庄、绸布店、粮行、客店、骡马店等店铺沿街而立,晚上,一街两行,灯火辉煌,行人如蚁,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我爷爷来投奔的薛家铺子就是其中一家主营粮油米面兼卖杂货的私人店铺。想来当年爷爷,畅游于文化底蕴深厚、热闹繁华的古城之中定然会有很多惬意快乐的时光。那时候当学徒叫作熬“相公”,说是跟上商铺的其他伙计学生意,其实就是在商铺里边干一些挑水劈材、烧火扫地、搬运货物、打打杂役的事,稍微机灵一点的就能跟在东家或掌柜身边端端水、倒倒茶、点点水烟、鞍前马后地侍候着主家,而且三年内没有薪酬,不许回家,不能耍奸犯浑,直到三年期满,主家会按你的表现、能耐晋升你成为“相公”,才能直接面对顾客,定期给你发薪水,这时才算真正熬成了“相公”,然后再干三年以上就能升为“襄理”,接着是“三柜”、“二柜”,最后当了“掌柜”,就可以与东家分成或者自立门户了。而在许多熬“相公”的孩子中,满三年能熬出来的人也只是凤毛麟角,其他或稍有过失者,东家要不就打发你回去,要不就让你再熬三年再看,所以出来熬“相公”的人都不敢稍有懈怠,每天都会殷殷勤勤、中规中矩地看着东家、掌柜的脸色行事,唯东家、掌柜之命是从。
奶奶告诉我,爷爷当年就是这样熬得,处处小心谨慎,还是没少挨骂受罚,晚上就铺草席睡在地板上,能偷偷睡在店里的实木柜台上就是算舒服了。爷爷在老家就读过书,识文断字,打得一手好算盘,写得一手好字,吃苦耐劳,为人又忠厚,所以没几年就成了薛家铺子的襄理。东家一直盘算着纳他为婿,接手家业。可是年轻的爷爷,早已心有所属。闲暇之余,他站在黄河边遥望着下游的故乡和故乡的她,吟唱着动人的词曲,“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深秋时节,睡在冰冷地板上的他,心里却暖暖地盘算着托人带给她的灵宝苹果不知收到了吗?那么香甜的苹果,她一定喜欢!不久,他收到了一封信,只有几个字:“苹果很好。你,也是!”。飞鸿传书,青鸟报信,日渐情深意浓。一日,爷爷又收书一封,粉色的信笺上,只有两行字:“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这位谙熟《诗经》的小伙察觉到大概是被丘比特的弓箭射中了吧!立即回信,也只有两行:“来灵宝吧!这里有好吃的苹果,还有,我!”。这就是属于他们的浪漫故事,如苹果花般淡雅悠长,温馨平和。然而纷飞的战火和动荡的时局,使他们只能琴瑟远别离,各在天一方。终于,1949年6月灵宝县解放了,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着新政权,久违的和平与安宁重新降临于这座古城。1956年起,为了修建三门峡大坝,县城开始搬迁到虢略镇(现城关镇),历时3年零8个月,完成了搬迁安置工作。1960年,这座始建于隋朝开皇16年(公元596年)历经1364个春秋的古城,在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跃进运动中被三门峡水库浑浊的波涛慢慢淹没。两万五千人迁徙他乡,历经沧桑的城郭房舍沉于水底,承载记忆的文物古迹不见天日,那让人神往积蓄千年的古城文化彻底淹没于黄河滩涂的污泥之下。唐太宗所夸的:“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韦应物所赞的:“车水马龙,声振天穹”,苏轼所叹的“富庶雅高于二陕,莺花不谢于三川”,我爷爷畅快奔跑过的街道,顶礼膜拜过的庙宇,太多太多的文化印记,都永远消失在历史的波涛之中。就这样,现代与古代的连接被阻隔,今人与祖先的历史血脉被斩断,寻根的游子成为找不到故园的异乡人。1962年,在火热的公私合营中,薛家铺子收归灵宝县粮食局所有,爷爷被政府安排到W乡粮管所工作,负责看守一个位于N村的粮库。据记载,这个小村子从秦代开始就一直是各个朝代驻兵屯粮的地方。村里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和土地肥沃,一马平川的老家无法相比。历经战乱,渴望安定的爷爷,决定服从政府安排,扎根山村,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建设新中国。于是向村里一位好心的农民借了一孔小窑洞,满心欢喜地把家人都从老家接来,安家落户,他看好粮库,家人开荒种地。尽管已经从那个窑洞里搬出来60多年了,我们每年大年初一仍要提着礼物去给那户恩人拜年。这是爷爷奶奶留下的规矩,让后人一直记着人家当年收留我们的恩情。每次看到那眼旧窑洞,我都难以想象当年两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是如何带着老人儿女在这里艰难生活。
后来,终于在村里位置最高、距公路最远的地方分到了一块地,爷爷、奶奶带着幼小的儿女挖了三眼窑洞,算是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从此,我们一家人辛勤劳作,节衣缩食,待人谦和,结好乡邻,用良好的家风在村里慢慢立足、赢得尊重。几十年间,势单力薄的外地人家在宗族观念根深蒂固的地方,无端所受的冷眼和欺辱难于向外人言表,爷爷一直教育家人“凡事隐忍,吃亏是福”。幸运的是,爷爷带领一家人无惧风吹雨打,像苹果树一样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繁衍生息,如今也是繁花满枝,如云似雪。此刻,爷爷奶奶当年手植的苹果树,枝干依然遒劲,飘落的苹果花布满他们的坟茔,在碧草的映衬下显得宁静而美丽。他们在时代巨浪的裹挟之下,身似浮萍、命不由己,颠沛流离、饱尝苦难,如今,终于可以幸福地与花相伴,将心酸的往事彻底埋葬,慢慢回忆一生的幸福甜美。一生情,因苹果而起。一生爱,如苹果花般温馨。他们就像苹果花一样,向着阳光努力生长,忍辱负重,为后人积累下一点点过地更好的本钱。微风轻起,花瓣拂面,我从思索中回过神来,恭敬地折取一枝花,献于坟前。祭扫完毕,一家老小走在苹果花盛开的小路上,看着前边开心奔跑的女儿和侄子,我们相视一笑!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果花香。试问灵宝好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注:关于老灵宝县城的描写参考了李定群《消失了的灵宝故城》和灵宝党政公众网《话说灵宝:追忆老灵宝县城(下)》等网络文章,在此表示感谢。
后记:这篇文章的初稿,本来是为应付 “苹果花节”征文任务的仓促之作,随手在手机上用一个多小时敲出来的。后来越写越有感情,就想到了我饱尝艰辛的祖辈们,决定以苹果花为喻,好好为他们写一点文字。发到网上后,得到了很多朋友的鼓励,尤其是家人的肯定,妻子说她是红着眼睛忍着眼泪看完的,她问我有没有哭,我骗她说,很多都是编的,哭啥哭。其实,我最后也是含着眼泪写完的!家国的不幸,时代的悲剧,社会的不公,个人的无力,让千百年来一直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背负了这个世界太多的苦难。被困在金字塔底层的他们,默默地来到这世上,悄无声息地死去,历史不会铭记他们,连他们的子孙很快也记不得他们,好像他们从未出生在这世界上一样,好像从没来过这人世间一样!可他们和那些王侯将相一样,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呀,他们的生命也留下了许许多多故事,也值得被人们知道,尤其是他们的后人。可是,太平凡的他们,少有人为之发声,可能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听他们的故事。如今,伴随社会的进步,束缚人们的绳索正在缓慢松开,农民可以离开故土,自由选择他们想去的城市,实现他们想实现的梦想,可是教育、医保、就业、养老等种种二元化的制度设计,让他们依然处处举步维艰、无所适从。新一代的农民,离开故土,却不被城市真心接纳,回归农村,又无法高质量生活,似乎在哪里都是异乡人。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质的丰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道德体系的崩塌、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越发真切地感受到—故土还在,故乡远去,越来越多人成为地理上和精神上的异乡人,“漂”的问题日益严重,如何融入,如何寻根,成为越来越值得思考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作者简介
李乐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乐读诗书,不求甚解。
点击阅读
“我身边的灵宝人”
往期文章
【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讷者陈正 || 张驼【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宝君 || 吴亚锋【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知行 || 王建录【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大汉柔情 || 浊木【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老张理发 || 王福寅【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魂兮归来 || 王蜜芳【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好友竹芳 || 许宝红【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父亲的四爱 || 李红梅【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文学路上恩师情 || 夏峻【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我的语文老师 || 王福寅【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小城里的文艺青年 || 石子【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我的朋友多加 || 徐亚亚【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想起表哥张焕良 || 夏峻【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结缘争游老师 || 如月【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蓝天上的云|| 马媛媛【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铁哥们争游 || 张江波【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身边有个活雷锋 || 刘文魁【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瞧,这些灵宝追梦人 || 渴望【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难忘的“狼嚎”声 || 浊木【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 初识乡兄吴亚锋 || 乔新生【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这个小店我来过 || 薛竹芳【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仁心仁术李东林 || 亢建高【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黄河岸边一只“羊” || 浊木【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我的文友僧世波 || 李建宇【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 我的诗友黄河艄公 || 刘竹玲【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记忆中的郭维榕老师 || 亢建高【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凉粉小子与他的红亭情 || 崔河山【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渭阳”摩托上的背影 || 魏社岗【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灵宝文友渴望母亲的故事 || 李建宇【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在另一个地方,我遇见了你 || 李娟娟【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红英和她的那年花开茶小院 || 张丽丽
征 稿
普洱雅苑·我身边的灵宝人
为了以更为广阔和深情的视角,倾心关注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普通灵宝人,用文字来记录叙述他们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再现金城灵宝人在改革浪潮和平凡生活中的动人经历和精彩故事,自即日起,灵宝人自己的原创文学平台——《普洱雅苑》特举办“我身边的灵宝人”征稿活动。一、征文内容:凡符合“我身边的灵宝人”主题的均可参赛,内容不限。“我身边的灵宝人”既可以是你的至爱双亲,也可以是疼你爱你的爷爷奶奶;既可以是你的左邻右舍,也可以是你的兄弟姐妹。他(她)或者是村里一个有传奇经历的老人,又或者是机关里一个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小职员;他(她)还可以是你的发小、同学、朋友,是一个手工艺者,一个小生意人,一个看大门的老大爷,一个在县城里艰难谋生的打工者等等。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用真诚的笔触来行文,《普洱雅苑》文学平台热忱欢迎各位灵宝文学爱好者积极投稿。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朴实的文字和滚烫的情怀,全方位、多层次来展现灵宝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和精神风貌。本次征文因特定内容限制,文体只限散文,随笔和摄影作品,作品要求原创首发,并获得文中主人公同意,方可投稿。二、征文时间:2020年5月20日——8月20日。三、奖项设置和评选办法:本次征稿活动不设等级奖。活动结束后,我们将组织专家和评委,根据所发表文章的数量,从文章质量、社会影响、读者反馈等各方面,评选出“我身边的灵宝人”优秀作品10篇。获奖作者每人赠送精品图书一本(孙犁作品精选集或汪曾祺散文集)。四:投稿方式:本次大赛投稿唯一指定邮箱:roushi0215@163.com.参赛作者必须首先关注《普洱雅苑》文学平台,并自愿加入普洱雅苑文学交流群,来稿邮件中需标明“我身边的灵宝人”征稿字样,附“作者简介+照片+微信”。来稿请加主编微信peyycyqx。参加征稿活动的文章将优先在平台推出,如投稿超过十五天不见刊发,可另投他处。·END·
普洱雅苑
品茗 · 修心 · 慢生活
投稿邮箱:roushi0215@163.com
世界再大,不过一方桃源;心有温情,处处春意盎然。策划:石子主编:初见 · 普洱雅苑编委:王福寅 | 弘农羊 | 李宝君 | 吴亚锋| 知行| 贺文杰 | 崔河山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灵网备[2018]S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