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人到中年,以终为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出自《论语·为政二》的话,于多数人并不陌生。孔子用这段话概括了其自身的人生修养进程,并以此教导弟子乃至世人,人生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以至努力实现思想与言行融合的最高境界。想着自己今年已四十有五,又恰逢岗位调整,在“不惑”与“知天命”间,思考如何定位未来,重启人生新阶段?
想到这个问题,不由得联想到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关于死亡概念的理性推理。它将死和亡区别为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这个存在者的一生贯穿着走向死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先于亡故的存在形式。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人能真实地感受到自我的强烈存在感,本体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在场”。所以,死的过程与亡的结果相比较,这个向死的过程更本真,更真实。并在最后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的死亡哲学概念。
站在向死而生的哲学理性思维高度,用重“死”的概念来激发我们内在“生”的欲望,以此激发人们内在的生命活力。这就像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并以此在思想上把人逼进绝路,以抵制人满足贪恋欲望的本能力量,启发人在精神上的觉醒。因为一个在精神上无法觉醒的人,他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最多也就是体现了存在者自身在世界这个“大存在”中的“小存在”。正是用这种“倒计时”法的死亡哲学概念,通过内在精神成长的方法,激发生命的积极进取意识和内在活力。通过提高生命中每分每秒的质量和长度,来提高生命的效度和目标的密度,让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让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实现“内涵性”的延长。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话:“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人生表象千差万别,比如健康、财富、才华、能力等人人各异,但生命与生命的本质区别则是精神的觉醒。心理学角度大多数人的生命需要经历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人到中年,在经历了求学考学、职场历练、婚姻家庭、家人生老甚至病死等人生诸多的大事,往往处于上有老、下有下,职场是骨干的位子,多数在心理上已深刻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阶段。在心理阶段转换的特殊时期,如果把向死而生的哲学思维与这段话结合起来思考,是否可以以终为始来思考未来的人生呢?
人是一种需要寻找意义和理由的动物。以终为始,就是要站在人生的终点来定位未来,首要的是要确立人生目标。赵朴初先生把人生最高境界表述为:“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这是中国文化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当然非一般人所能及的。每个人的目标不同,有人追求财富、有人追求官?、有人追求享乐、有人追求学术成果等等,这里的目标不仅仅是物质和有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成长的目标,就是通过生的阶段不断探索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把想要的记下来,变成一套内心的标准,按照标准去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部分不断追求,并在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标准,最终达成“内心—标准—行动—结果”的统一。比如下厨(不一定是专业厨师),不断探索直至能有几个自己的拿手菜,把它不断形成标准,并记录下来,传承给后来者。再比如喜欢写写文章,可以不断学习练笔,把自己感觉不错的文章积累起来,即使不能出版,也能记录人生的轨迹。
以终为始,重要的是要扬长避短。按照木桶原理,一个人的人生成就将被其短板限制。但是,大部分人的悲剧不在于无法克服缺点,而在于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优点,没有在优点上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人到中年,能力成长和思维模式已基本成型,许多缺点可能终其一生也难以弥补,比如总有一少部分人不适应驾驶,如果他为了学会驾驶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不如在自己擅长的方面花同样的精力和时间,取得的效果通常比他学会驾驶更有裨益。
怎样发现和定义自身优势?通常考虑三个方面:第一,是你擅长的(但并非你喜欢的)。什么是擅长的,就是相对于周围的人,你有一定的优势。一旦有这方面的需要,大家总是会提到你,获得大家的赞扬。这样不断激励,于你会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去提高。日积月累,你在相对比较擅长的方面水平会越来越高,因此获得更多的的赞扬。正向激励,你比较擅长的逐渐变成更加擅长的,你的精神也从中获得持续的满足感。第二,一定是有需求的;我们擅长的所有事情不一定都会变成优势,假设你擅长麻将,而在你周围可能并没有人需求你指导,那么你这个技能只能作为爱好,而无法变为优势,因为无人需要。第三是能长期坚持的。任何优势都是在坚持中积累的。比如写作,如果因一次发表或得奖,就沾沾自喜,不阅读、不积累、不思考,或三天打渔二天晒网,既不能有效提高写作能力,也影响自身的精神成长。
以终为始,坚持的是要排扰聚力。我们常常有两个切肤之痛的体验:第一是在无关小事上分散太多注意力;第二是在关键大事上缺乏行动力,投入不够。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在帮助我们克服了许多时空障碍,大大延伸和扩展了人们交流交往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干扰和诱惑,让不少人在纷纷扰扰的世间迷失了自我。以终为始,就是要立滚滚经尘中更关注自己的内心,切实地在意自己精神的成长,围绕人生的目标,尽可能的集中时间、精力以及各种资源,话不要多,事不要拖,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不问(少问)、不想(少想)、也不说(少说),静静地做好自己,让世界发现你,在生命的星空,做一颗有光迹的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