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过去一年,深焦读者最爱的31部电影

* 深 焦 口 碑 榜 *
List of Films
策划 I 深焦口碑榜小组
统筹 I Peter Cat Dzolan
编辑 I ebb
前言
去年十月份,深焦口碑榜发布了2016—2017年期间最受读者喜欢的影片榜单,参见链接:过去一年,深焦读者最喜欢32部电影
今年同一时间,口碑榜在临近100期的时候为大家整理汇总了2017—2018年期间最受大家喜欢的影片榜单。这份榜单以影片上榜周数为参考依据,从上榜22周的位居榜首的《大佛普拉斯》开始,一直持续到去年奥斯卡热门(却颗粒无收)且上榜12周的《华盛顿邮报》。
然而,这份依靠数据罗列的榜单却呈现出许多有意思的现象。比如跟在《大佛普拉斯》之后的竟是一部至今豆瓣观影人次仅有1000人左右的纪录片——《持摄像机的人》。比起许多未能进入榜单的新片,杨德昌的《青梅竹马》和诺亚·鲍姆巴赫在2005年完成的《鱿鱼与鲸》,而他去年完成的新片《迈耶罗维茨的故事》却未能进榜。由此可见,拥有较好口碑的老片在读者这里依然有强大的号召力。
最稳健的还是洪尚秀了。《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入选了去年的榜单,《之后》以第五名的成绩再次入选。另一部入选的韩国影片因为过于特殊,编辑不得不对它进行了特殊处理,虽说在这份榜单里它的排名仅在下游,可引其卡司和影片背景,它却成为了2017年现象级的影片之一,可能说到这里大家已经猜出来了。
好了,以下的这份榜单你将看到:31部入选影片的各类信息(那部韩国片除外),31位深焦作者为影片撰写的短评/长评,60余篇相关稿件的链接。关于2017—2018年一定要看的电影,它可以帮到你。
深焦口碑榜小组
上榜22周
1、大佛普拉斯
The Great Buddha+
导演:黄信尧编剧:黄信尧
主演:庄益增/陈竹昇/戴立忍/张少怀/陈以文
类型:剧情/喜剧制片国家/地区:台湾语言:闽南语 / 汉语普通话上映日期:2017-06-29(台北电影节)/2017-10-13(台湾)片长:102分钟
豆瓣 8.7/10
IMDb7.7/10
MTC-/100
AlloCiné -/5
深焦短评
文:贺檬
然而同肚财一样,我们往往无法为生命期待一种自然的、普遍的死亡;更多的时候,我们即将面临的和肚财类似,是一种不经意间的、特殊的死亡。就自主超越性层面而言,死亡作为一种外来的、强加于肚财身上的一种荒谬的中断,不可能限制他内在的超越性,更无法限制他的自由。正如他过去所遭遇全部的惨淡处境,都无法限制他对栖居于太空飞船的想象。
肚财在一家面会菜馆吃了他生前的最后一餐。因感念菜馆两夫妻在自己蹲监狱时的几饭之恩,以前肚财时常会来店里帮忙。那天下午,老板娘特意把客人留下来的鸡腿添到肚财的餐食里,冥冥之中似乎也是在为他送行。此时,肚财坐着埋头吃饭的情景出现,安详的口哨声和舒缓的吉他声响起,伴随着一个轻微俯视角度的固定长镜头,像是一双来自天上的眼睛,用慈祥的目光抚摸着那个苦命的人儿。
随后音乐不停,场景从容不迫地切换,一个平移镜头舒缓着向左,轻轻掠过苍翠深沉的远山和徐风习习的稻田,而白鹭已不慌不忙地淡出我们的视线。这天地浮掠的影像似极了一泓生命的活水,轻轻淌入那道肚财生命中止的干涸沟渠。散落一地的塑料瓶。损毁得不成样子的摩托车。将将能覆住尸骸的简单白布,以及其周围用粉笔廓出的白色人形。
而肚财,不知已去往哪里。
延伸阅读
《大佛普拉斯》:一个人的内心究竟藏着怎样的宇宙
最佳新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音乐-黄信尧《大佛普拉斯》:这里有台湾的底层群众
上榜20周
2、持摄像机的人
Cameraperson
导演:基尔斯滕·约翰逊编剧:多丽丝·贝兹利/莉萨·弗里德曼主演:基尔斯滕·约翰逊类型:纪录片制片国家/地区:美国语言:英语上映日期:2016-01-26(圣丹斯电影节)片长:102分钟
豆瓣7.6/10
IMDb7.4/10
MTC86/100
AlloCiné 5/5
深焦短评
文:马鹏程
这一部将摄影记者从业15年以来直面的新闻画面拼贴起的记录影像,获得了22次项电影节奖项和31次提名,烂番茄新鲜度至今保持在99%,成为了2016最受关注的纪录片之一。克尔斯滕·约翰逊从布朗大学毕业后,独自前往西非,追随非洲电影之父乌斯曼·塞姆班 (Sembene Ousmane) 和导演迪吉布利尔·迪奥普·曼贝提(Djibril Diop Mambety) ,这独特的经历使得这位女性摄影师更多的关注战争、贫困和生存对人类的影响。在这部影片中,她将自己15年来拍摄纪录片时所积累素材剪辑在一起,用摄影机记录下了时代的变迁,人民的憧憬和历史的记忆。
将视点聚焦于战争所带来的伤痛并始思考战争的根源。最后,克尔斯滕试图通过哲学寻找答案。克尔斯滕患有阿兹海默症母亲以及波斯尼亚那位不愿意面对历史记忆的老母亲是关于记忆与遗忘的探讨,而将摄影机本身对向那曾经发生惨绝人寰暴行的空间本身也是记忆的追寻或是记忆的延续。这些记忆通过图像,如同本雅明的辩证意像(Dialectic Image)完成了对于历史与现在的调查,而整个纪录片又如同瓦尔堡的记忆女神图谱(Mnemosyne Atlas),通过对于不同历史画面的纵向和横向拼贴,试图探索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战争的本源。而在越发发觉这个世界的不可调和之后,则开始朝向德里达的解构。
上榜20周
3、每分钟120击
120 battements par minute
导演:罗宾·坎皮略编剧:罗宾·坎皮略/菲利普·芒朱主演: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阿诺德·瓦卢瓦/阿黛拉·哈内尔/安托万·赖纳茨/阿里尔·博伦斯坦/更多…类型:剧情/同性制片国家/地区:法国语言:法语上映日期:2017-05-20(戛纳电影节)/2017-08-23(法国)片长:140分钟
豆瓣 8.3/10
IMDb7.5/84
MTC84/100
AlloCiné 4.3/5
深焦短评
文:stevie
影片中另一难得之处在于它摒弃了讲述性少数群体及艾滋患者抗争时惯常的煽情做法。激进组织内也会发生分歧,死亡时也会流泪,但其中的情感绝非单一的愤怒或悲伤,它传达出了一种更加丰富同时也更加模糊的情感。面对危及生命的抗争,人们往往会被激发出带有些许自我保护的冷漠,而坎皮略捕捉到了这种微妙的情绪,并借此使本片避免沦为一部俗套的煽情催泪片。
尽管影片设定在90年代,但是导演故意弱化了年代感,以此提醒大家这场斗争远未结束。影片的年代感集中体现在音乐上,导演说该片是对90年代盛行的House舞曲的致敬,有了音乐配合的几场派对戏更是成为了本片的点睛之笔。
延伸阅读
他们坚持每分钟120击,因为他们的生命只有28岁
法式抗艾传奇,《每分钟120击》的生命律动
上榜20周
4、三块广告牌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导演:马丁·麦克唐纳编剧:马丁·麦克唐纳主演: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伍迪·哈里森/山姆·洛克威尔/艾比·考尼什/卢卡斯·赫奇斯/更多…类型:剧情/犯罪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 英国语言:英语上映日期:2018-03-02(中国大陆)/2017-09-04(威尼斯电影节)/2017-12-01(美国)片长:115分钟
豆瓣8.7/10
IMDb8.2/10
MTC88/100
AlloCiné 4.3/5
深焦短评
文:lacrymosa
在讨论影片前需要更正一个概念,马丁·麦克唐纳首先是一位作家,其次才是一个导演。这并非是要争辩他的身份问题,而是想说明此人是当之无愧的文学鬼才。早在九十年代,麦克唐纳就开始了自己的剧作生涯,直到2003年,剧本《枕头人》令其开始名声大噪。他的文字荒诞不经,充斥着黑色幽默,也为日后特立独行的电影风格奠定了基础。相比之下,他的电影作品并不多,但每一部都是以剧作精良著称。
如今的第四部影片《三块广告牌》,既承袭了导演对于剧本方面的完美把控,又将黑色幽默发挥得更具有社会意义。当人们看到一个疯子正在严肃思考的时候,是相当具有思想冲击力的。暴力始终贯穿着麦克唐纳的影视作品,但总归是以一种风格元素而存在,能够让荒诞来得更生猛些,比如《七个神经病》里四散的血浆。可是在《三块广告牌》里,他似乎是在探寻一种解决暴力的可能。
麦克唐纳给出的开放式结尾,似乎是把问题抛给了观众,但他也已经把答案留给我们了——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却说着最严肃的事。当一个疯子想用“爱”来解决世间的暴力时,听上去相当浪漫,但又太过于可笑,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因此,真正解决暴力问题,也只是一种我们都在探寻的可能而已。
延伸阅读
《三块广告牌》:想要讨好所有人的小金人定制款 | 毒评
上榜19周
5、之后
? ?
导演:洪尚秀编剧:洪尚秀主演:金敏喜/权海骁/赵允熙/金玺碧/纪柱峰类型:剧情/爱情制片国家/地区:韩国语言:韩语上映日期:2017-05-22(戛纳电影节)/2017-07-06(韩国)片长:92分钟
豆瓣7.5/10
IMDb7.0/10
MTC72/100
AlloCiné 3.5/5
深焦短评
文:车小爷
毫不新鲜的推拉镜头,絮絮叨叨的固定长镜,苍白干涩的色调,重复出现的沉重古典乐,佐着男主角过山车一般的混乱生活。一个国内数一数二,开着出版社的文学批评家,不甘困于干瘪的家庭生活,和女下属在如水的凉夜里爱得天摇地动,死去活来。如同女二号酒后撕心裂肺的指控,他是一个懦夫。海报上,他愁眉不展地看着桌上的杯盘里映出的庸常生活,只能怯懦地在没有人看见的角落里自欺欺人地补偿自己,却没有一星半点放手一搏的勇气。影片一开始便处于如此状态的男主角,在结尾时得出了“牺牲自己的生活,全心全意为女儿而活”的人生指南,完全是意料之中。
“男与女”是洪尚秀电影永恒的主题,给洪尚秀戴上“女性主义者”的高帽也不为过,在看似男性中心主义的传统叙事套路里,不论是以男性角色还是女性角色为主导线索,他电影中的女性总是能峰回路转地展现出独立甚至强势的内核。从《自由之丘》里消失的女友,到《你自己与你所有》中周旋于几个男人之间,身份成谜的双生花,还有《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出走的第三者,再来便是《之后》里的三个女人:捍卫婚姻的泼辣太太,敢爱敢恨的第三者,洪尚秀的第一女主角金敏喜更是塑造了一个看似柔弱无骨,聊起天来却毫不退让,信仰独立的强势女性。
延伸阅读
分手传言“之后”,回看洪尚秀
洪尚秀称,比起真实,他更关注男男女女的幻想
上榜18周
6、银翼杀手2049
Blade Runner 2049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编剧:汉普顿·范彻/迈克尔·格林/菲利普·迪克主演:瑞恩·高斯林/哈里森·福特/安娜·德·阿玛斯/西尔维娅·侯克斯类型:剧情/科幻/惊悚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 加拿大 / 英国语言:英语 / 芬兰语 / 日语 / 匈牙利语 / 俄语 / 索马里语上映日期:2017-10-27(中国大陆)/2017-10-06(美国)片长:163分钟/ 162分钟(中国大陆)
豆瓣8.3/10
IMDb8.1/10
MTC81/100
AlloCiné 3.7/5
深焦短评
文:吴泽源
《银翼杀手》的故事,在经过雷德利·斯科特长达数十年的打磨与勘校后,已变得非常完整。片中的四位复制人反派已全部死去,只有男女主角戴卡德(哈里森·福特饰)和蕾切尔(肖恩·杨饰)的命运在结尾处依然悬而未决,但要让两位演员在35年之后继续做主角,着实有些不切实际。
所以从根本上说,《银翼杀手》并不真正需要一部续集,不过既然电影公司与雷德利·斯科特坚持要拍,那么续集的编导也只能在有限的创作空间之中尽力发挥,而他们交出的答卷,其实还算让人满意。《银翼杀手》的几个核心主题:自我认知,虚假记忆,自由意志与宿命的冲突,以及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僭越,已经在它诞生后的三十多年里,被无数小说和电影讲到滥了。
如果说,在从菲利普·迪克的原著《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到雷德利·斯科特版《银翼杀手》的脉络中,有什么贯穿始终的内核的话,那就是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尖刻批判。至于斯科特的电影,质疑的则是人性本身:当人类在冰冷的工业时代变得越来越无情,反倒是复制人在自己的短暂生命期限中,更能体现出情感以及对生存的渴望时,究竟谁更能体现出人性的本质:越来越像机器的人类,还是越来越像人类的复制人?
而维尔纳夫对当下社会的批判,却失去了原著与原作电影的锐度。当《银翼杀手》失去了浓重的酒味和迷幻药味时,它还真的是《银翼杀手》吗?
延伸阅读
2049!好莱坞新大神的诞生还是庸俗伦理价值的还魂
我是如何制造《银翼杀手2049》
上榜18周
7、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Call Me by Your Name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卢卡·瓜达尼诺编剧:詹姆斯·伊沃里/安德列·艾席蒙主演:蒂莫西·柴勒梅德/艾米·汉莫/迈克尔·斯图巴/阿蜜拉·卡萨类型:剧情/爱情/同性制片国家/地区:意大利 / 法国 / 巴西 / 美国语言:意大利语 / 法语 / 德语 / 英语上映日期:2017-01-22(圣丹斯电影节)/2017-11-24(美国)片长:132分钟
豆瓣8.8/10
IMDb8.0/10
MTC93/100
AlloCiné 4.3/5
深焦短评
文:ZAC
真正了解了这个故事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并不是某一个毫无理由的,为恋情添加情趣的矫情事。“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是一种武器的上缴,一种全部的包含,是两个灵魂所能达到的最高尚的和谐。但它是悲哀的。
悲哀之处在于,它是罕见的脆弱的难以持久的;悲哀之处在于,久别重逢的一天,你试着向对方喊出自己的名字,而对方回答:艾利欧,这是奥利弗。
对方是奥利弗,那你呢?
导演在他们第一次分别之后就结束电影已经十分仁慈。其实原著最后还有一章,讲了他们久别之后的几次再相见,奥利弗已成家,他俩各自都十分克制,字里行间全是无奈和遗憾。最后的结局更是稍微留白,让读者自己处置这段关于那个意大利夏天两个相爱的人类的回忆。只是,无论再乐观的读者也会发现结局注定是悲伤的,因为他们最后能坚持只是回忆,没有未来了。
延伸阅读
《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原著小说,文字比影像更性感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会是2017年最火的电影吗
上榜18周
8、敦刻尔克
Dunkirk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主演:菲恩·怀特海德/汤姆·格林-卡尼/杰克·劳登/哈里·斯泰尔斯类型:剧情/历史/战争制片国家/地区:英国 / 法国 / 美国 / 荷兰语言:英语 / 法语 / 德语上映日期:2017-09-01(中国大陆)/2017-07-13(伦敦首映)/2017-07-21(美国)片长:107分钟
豆瓣8.4/10
IMDb8.0/10
MTC94/100
AlloCiné 4.0/5
深焦短评
文:Peter Cat
真实的敦刻尔克首先并不是一个全民参与的有关爱与勇气的史诗,而是由每一个士兵、营救者的恐惧和死亡构成的。这是四十七岁诺兰重新反观这段历史的视点,微观的,当下的,知觉的,行动的,简言之,就是被动作电影特征化后的个体性逃生经验。对于这位当代影坛超一流的动作科幻片导演,这是一个自然的选择,也是一个保守的选择——避开在历史之后反思和重溯历史所面临的各式各样的观念争论和意识形态雷区,而是直接切入到撤退进行时中,切入到每个士兵在本能驱使下的求生之战,诺兰不仅扬长避短把电影控制在了他擅长视听类型内,也再度肯定了个体生命及其私人记忆的价值,捍卫和回应了自由主义传统的价值观,也保证影片主旋律的调性。
自然,这样的《敦刻尔克》在智性上也是贫乏的,它远离了思辨和任何可能的反思立场;它显现为一种纯粹感官化的历史叙事,不乏战争残酷性的教化意义但归根结底还是动作电影泛娱乐化的感官体验消费。在这个意义上,《敦刻尔克》表面上是诺兰第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但实质上导演却架空了“历史”,电影中的“历史”就好像是影片伊始德军空投下的那张薄薄的传单——一个封闭灾难片不断试图向观众传递出的剧作限定,而在影片的开端,它则锚定了整个故事最基础的背景和调性:你们已经被包围了,只有投降才能活命——自此,一种叫“恐惧”的致命瘟疫开始在海滩上肆虐,从一个士兵传染到下一个士兵,或许只是几个小时,死亡就已经将这些摇摇欲坠的年轻人衔在了嘴中。四十万人呐,眼下,不是一场大屠杀,就是一场大逃杀!
延伸阅读
这一次诺兰在敦刻尔克走下了神坛?| 深焦圆桌谈
《敦刻尔克》中诺兰做了三次减法
上榜18周
9、啊,荒野
あゝ、荒野
导演:岸善幸编剧:港岳彦/岸善幸/寺山修司主演:菅田将晖/梁益准/木下明里/茂吕师冈/高桥和也类型:剧情制片国家/地区:日本语言:日语上映日期:2017-10-07(日本)(前篇)2017-10-21(日本)(后篇)
片长:157分钟
豆瓣8.2/10(前篇)8.4/10(后篇)
IMDb7.4/10(前篇)6.9/10 (后篇)
MTC-/100
AlloCiné -/5
深焦短评
文:风满蜃气楼
《啊,荒野》以充满暴力色彩的拳击运动为载体,用肉体的冲撞与对手间的相互搏击表达年轻人无法倾泻的强烈情绪,电影也延续了这一精神命脉,在对原作进行改编填充的基础上,用宿命般的线头牵引着两位主角走向命定的结尾。
对新次而言,拳击的意义很纯粹,它是单纯的搏击,是仇恨的载体,也是摆脱命运的工具。只有通过拳击训练锻造出强健的体魄,心怀恨意地挥拳出击,才能不断获胜,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如此,才能为从小照顾自己的兄长刘辉报仇,而不是任人宰割,走上父亲的老路。
但这份恨意终究无法支撑他走到尽头。裕二的诚心道歉和力图补偿、刘辉的愿意接受和选择原谅,一前一后撼动着长久以来支撑他生活的愤怒。当事人选择不追究,他打死裕二又有什么意义?只能让下半身瘫痪的刘辉失去经济支持,陷入更窘迫的境地。
延伸阅读
《啊,荒野》:“希望”这东西,真是人类最后的顽疾
上榜16周
10、嘉年华
Angels Wear White
导演:文晏编剧:文晏主演:文淇/周美君/史可/耿乐/刘威葳类型:剧情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 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上映日期:2017-11-24(中国大陆)/2017-09-07(威尼斯电影节)片长:107分钟
豆瓣8.3/10
IMDb7.3/10
MTC78/100
AlloCiné 3.4/5
深焦短评
文:车小爷
在平遥看《嘉年华》时我给了5分制的3.5分,如今情势变了,再看一次,还是相同感受。《熔炉》的高度类型化,《素媛》的煽情功力,《嘉年华》都不需要。它是一部克制的电影,人们对故事结尾心知肚明,照导演本人解释,从另个角度想,这样的结尾不失魔幻,细想也并不太差。缺乏戏剧性,平实镜头语言,一个如当年《夺命金》最后凭空出现一条字幕的”魔幻结尾“,都不是《嘉年华》的问题。但达内的现实主义,克制冷静生活流,不能掩盖所有漏洞。《嘉年华》除了小文和小米两位女主,剩余的女性群像都略显用力过猛而脸谱化,台词也有上文提到的煽情嫌疑。
片中出现的梦露雕像近日被诸多影评解读得透彻,此处也就不再解释。有如《老炮儿》中的鸵鸟,《鱼缸》里的白马,梦露是个不错的先行概念,可惜用得太轻易。一方面来说,用梦露形象作为最主要的符号,对于没有看艺术片习惯的观众是件好事;但当你仔细思考,这个穿梭在全片骨架里的幽灵,并不与故事完全贴合,而这并不准确的表达与它在影片中的显眼位置是失衡的,甚至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
电影中儿童性侵并没有被当做噱头,少女的成长,“第二性”的自我认识和社会处境,罪恶和权力交媾,多重复合主题本身便有挑战,成片略显混乱,重点模糊。不论归咎于现实考量还是创作本身,《嘉年华》的确不是什么“神作“,相信《嘉年华》也不想做一部”神作”。但话说回来,在今天这个熔炉里,没人逃过炎热炙烤,昨天刚看完《正义联盟》的中国观众们,决定买票来看《嘉年华》,本身便是神迹微弱的开始。
延伸阅读
《电影手册》评 《嘉年华》
深焦 x 文晏:这个世界糟糕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上榜16周
11、佛罗里达乐园
The Florida Project
导演:肖恩·贝克编剧:肖恩·贝克/克里斯·贝格齐主演:布鲁克琳·普林斯/布丽娅·维纳特/威廉·达福/克里斯托弗·里维拉类型:剧情/儿童制片国家/地区:美国语言:英语上映日期:2017-05-22(戛纳电影节)/2017-10-06(美国)片长:111分
豆瓣8.0/10
IMDb7.6/10
MTC92/100
AlloCiné 3.8/5
深焦短评
文:刘晋余
附在粗粝墙体的淡紫色是影片的核心色,从片头的文字背景开始就将一种廉价的梦幻弥漫开来。它最大面的铺开是在主角们居住的“魔法城堡”——一个邻近迪斯尼乐园的三层汽车公寓,来往各类租客。一贯到底的单边过道好似铺平了人们的尖锐面,只有一套门窗留给他们通向外界和隔绝隐私。大片的淡紫色仿佛给那些艰辛生活刷了一层温馨的梦,但却留下粗糙的真实底面。
除了核心色的确定,很多场景的色彩搭配导演都运用绝妙:哈莉带着孩子们去洗车时的桃红色裤子,穆妮的柠檬黄短袖,以及简希和妹妹一粉一蓝的上衣搭出一幅极具童心的画面,足够朴素也非常可爱。其实每帧画面人物的衣服和发色或建筑颜色都或多或少有所呼应,加上奥兰多酷暑的蓝天白云和葱郁灌木,这些色彩调配出一种童趣、迷幻又廉价的混合感。导演在演绎这些边缘人群艰难求生的同时,也在用色彩放大他们生活的天真美好。
延伸阅读
《佛罗里达乐园》,边缘化里的善意
上榜16周
12、希望的另一面
Toivon tuolla puolen
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编剧:阿基·考里斯马基主演:韦勒·维坦恩/卡蒂·奥廷宁/汤米·柯贝拉/什万·哈吉/詹恩·海蒂恩类型:剧情/喜剧制片国家/地区:芬兰 / 德国语言:芬兰语 / 英语 / 阿拉伯语 / 瑞典语上映日期:2017-02-03(芬兰)/2017-02-14(柏林电影节)片长:98分钟
豆瓣7.8/10
IMDb7.2/10
MTC84/100
AlloCiné 3.9/5
深焦短评
文:秋小墨
静态感十足的摄影格调,100瓦日光灯营造的明淡色调,这是阿基一直以来的影像风格。深入骨髓的北欧芬兰风光宁静又空旷,悠然随和的现代摇滚音乐悦耳又流长,阿基自《勒阿弗尔》(Le Havre, 2011)之后再度为他的港口三部曲开创了新的篇章。《希望的另一面》(The other side of hope, 2017)直面难民主题,带来了深入人性的拷问。
叙利亚难民Khaled Ali从满是战火硝烟的阿勒波逃离,希望可以在芬兰得到合法的政治庇护,从而在好心船员的帮助下掩藏在盛满煤的货船之中。货船抵达赫尔辛基后,Khaled在和移民官谈话的过程中,因为说道只想找到他的妹妹,对自己的未来无所谓而被拒绝。
叫卖领带和男装衬衫的商人Wiskstrom毅然决然地脱下戒指,连着家门的钥匙一起甩向餐桌旁抽着烟的妻子。他卖掉3000件库存,用自己与生俱来的赌博脸赚了几番之后及时收手,又以离谱的低价买下位置较好的餐厅。
一直以来,芬兰在阿基的镜头下都是神话主义色彩浓郁的一片土地,是以Khaled即便冒着做假身份证的危险也要留下,也因此Wiskstrom可以三番五次改变餐厅的类别。最后Khaled找到妹妹,他遵从妹妹的意愿送她回家。每一个难民,都一直在守候。他们希望可以守候到自己的家园变成一片宁和的土地,他们希望自己的家庭可以不再支离破碎。他们太多时候,从未考虑过自己,因为希望,于他们而言,往往在另一边出现。
延伸阅读
考里斯马基,边缘人的生命之光
上榜16周
13、伊斯梅尔的幽魂
Les Fantomes d’Isma?l
导演:阿诺·德斯普里钦编剧:阿诺·德斯普里钦/蕾雅·梅西斯/朱莉·皮耶尔主演:马修·阿马立克/玛丽昂·歌迪亚/夏洛特·甘斯布/路易·加瑞尔/阿尔巴·罗尔瓦赫尔类型:剧情/爱情/惊悚制片国家/地区:法国语言:法语上映日期:2017-05-17(戛纳电影节/法国)片长:114分钟/ 135分钟(导演剪辑版)
豆瓣7.6/10
IMDb5.610
MTC65/100
AlloCiné 2.1/5
深焦短评
文 :朱马查
电影海报上歌迪亚饰演的卡洛塔和甘斯布饰演的西尔维娅就仿佛一体两面,为电影这部分充满情节剧意味的叙事增添不少神秘感。西尔维娅初遇伊斯梅尔便说自己总是爱上已婚男人,而卡洛塔从伊斯梅尔身边消失,最终游荡到了印度与一位有妇之夫同居。一位在场,一位缺席,命运冥冥相连。
然而她们又是截然不同的,不只是卡洛塔自己说到的一个读书一个不读,一个聪明一个执拗,她们一个依赖一个独立,一个是等待拯救却从未等到,陷入突如其来疯狂的少女,一个是拯救了爱人甚至(试图)营救情敌父亲的修女,一个渐渐苏醒复活,一个差点遁入绝望。当卡洛塔在他们海边的房间起舞,那刻她多鲜活,完全不再是一个仿佛从海里某处归来的幽魂,而西尔维娅此时在窗玻璃里的倒影,遥远而模糊。
卡洛塔这一角色整体受累于跳脱的叙事,并不讨好,人物动机耽于空想与传说,歌迪亚试图表现得更加具体和脆弱,并且确实如德斯普里钦所说,“给予恶意以圣女的面目”(她曾出现在导演前作《现代法国艳情史》中,饰演一位年轻女子让一个角色从她身上看到了圣三位一体),然而他说她“善于创造神话,然之后又从神话中脱身”的能力这次恐怕并未显灵。可是舞蹈这场戏如此动人,当我们看到风吹进房门,吹起卡洛塔的头发,正是德斯普里钦影像里惯有的迷离梦幻,看到她怪诞又稚气的舞姿,我们大概也会爱上一种疯狂。
延伸阅读
一位当代法国电影大师的自画像
上榜15周
14、青梅竹马
Taipei Story
导演:杨德昌编剧:杨德昌/侯孝贤/朱天文主演:侯孝贤/蔡琴/柯一正/吴念真/杨丽音类型:剧情制片国家/地区:台湾语言:闽南语 / 汉语普通话上映日期:1985(台湾)片长:120分钟
豆瓣7.9/10
IMDb7.7/10
MTC-/100
AlloCiné 3.1/5
深焦短评
译文:irene
尽管杨德昌在拍摄《青梅竹马》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这部影片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愤怒的年轻人极不愿意屈从于传统的归属又不愿意向现代化的诱惑低头所发出的隐忍的低吼--这低吼在他的下一部影片,也就是那部粗野的后现代主义影片《恐怖分子》中变得更大。与来势汹汹的香港新浪潮的呼声相照应,杨德昌对于国际化大都市辛辣的评价使得当时很多台湾人都难以接受,他们都沉浸在他们继承了那个在地缘政治上使港岛胜出大陆的“经济奇迹”的想象之中,并且他们都还以为大陆还在受着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然而正是这种自我反思的能力使得杨德昌的影片与欧洲著名世系大师们诸如安东尼奥尼和伯格曼连结起来,也使得西方观众易于理解他的影片。还没到2000年《一一》发行之时,杨德昌的影片在美国大受追捧,《青梅竹马》在洛迦诺获得了评委会大奖,这是为在台湾掀起的艺术电影潮流赢得的一个早期国际性的荣誉。同时,该片在台湾票房惨淡,上映了仅仅三天即被撤下了银幕--这个情况无疑让杨德昌越来越对于台湾影像文化感到幻灭和绝望。
当对于究竟是什么定义了当代台湾人个体身份的关注显而易见的激活了已经被政治和产业束缚住的早已僵化的地方影业之时,杨德昌绝对可以算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认识到了该本质化课题的局限性。聚焦于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并且弥漫着某人因为家是一个不够移位的构建而产生的不安感,杨德昌的电影往往关注于“渴望”,但不具化渴望的这个目标。尽管有些导演对于生活的本质很感兴趣,因为它展现了其在当下的状态,而杨德昌,即使在他最绝望的时刻,也往往试图看向别处,仿佛在问着还需要些什么使得生活的更有意义。在《一一》柔软的表示妥协的十五年前,《青梅竹马》在它那无情的黑暗之中,简要的给出了答案。但它蕴含在杨德昌处理与自我意识或是自欺心理都不相关的问题的能力之中,以及他后期作品中透露出的来之不易的希望感也在此开始萌芽。
延伸阅读
侯孝贤与杨德昌,《青梅竹马》的恋恋风尘
纪念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和他的帮派们
上榜15周
15、不成问题的问题
Mr. No Problem
导演:梅峰编剧:梅峰/黄石主演:范伟/殷桃/张超/史依弘/王一鸣类型:剧情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 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 / 北京话 / 重庆话 / 上海话上映日期:2017-11-21(中国大陆)/2016-10-29(东京电影节)片长:133分钟/ 132分钟(北京电影节) / 144分钟(东京电影节)
豆瓣8.2/10
IMDb7.3/10
MTC-/100
AlloCiné -/5
深焦短评
文:左边
仔细读过两遍原著,我发现在总体的脉络上,电影十分忠实于老舍的本意。而几个使文本立体化的改编之处,正体现出了梅峰与娄烨合作时编剧的风格。一部本来可能充满着浓郁的乡间色彩的影片间,洋溢着文艺的气息。原著中除了丁务源、秦妙斋和尤大兴三个男性主要角色外,只有明霞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甚至是常露丑态的尤太太。
梅峰为了达成人物的对称关系和填补小说中一笔带过的背景信息,凭空制造了三太太和佟小姐两个配角。他也最后选择殷桃来饰演明霞,使一个原著中愚蠢平庸的太太成为了后半故事中的重要人物。明霞在原著中近乎丑角的状态,被改编为一名更人性化,更有主观选择的女性。殷桃和其他两位的女演员的高颜值,也使本来黑白的影片添了亮色。男性角色中,秦妙斋虽然由偶像派的张超饰演,但因为其角色实在不讨喜,漫画式的夸张形象很难使人相信,不免影响了情节的流畅和自然。
不过原著中,老舍生生在农场中加入一个从天而降又不学无术的艺术家,大概也是忍不住想大大讽刺一下抗战中在后方故作“清高派”却又拿不出任何作品的评论家们。也许可以算是改编中不可避免的瑕疵。唯一与爱情有关的戏,就是张超饰演的秦妙斋和王梓桐饰演的佟小姐之间初次见面后,相谈甚欢,引为知己,聊到情动处,就在桌旁吻了起来。因为是加入的原创剧情,不免有些突兀。而台词和动作,未免有些过于现代。但我也怀疑起来:民国时的“文艺青年”,会不会正是这么冲动,甚至矫情的?
延伸阅读
深焦 x 梅峰:一部“新文人电影”的诞生
深焦 x 范伟:金马影帝的表演分寸当然不成问题
上榜15周
16、寻梦环游记
coco
导演:李·昂克里奇/阿德里安·莫利纳编剧:阿德里安·莫利纳/马修·奥尔德里奇/李·昂克里奇/詹森·卡茨主演:安东尼·冈萨雷斯/盖尔·加西亚·贝纳尔/本杰明·布拉特/阿兰纳·乌巴奇/芮妮·维克托类型:喜剧/动画/音乐/奇幻制片国家/地区:美国语言:英语 / 西班牙语上映日期:2017-11-24(中国大陆)/2017-10-20(莫雷利亚电影节)/2017-11-22(美国)片长:105分钟
豆瓣9.0/10
IMDb8.4/10
MTC81/100
AlloCiné 4.6/5
深焦短评
文:李小飞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因为与日本吉卜力动画工作室的《千与千寻》分享着相同的“寻梦成长”的叙事模式,《寻梦》被指认为皮克斯版的“千与千寻”。诚然,从主人公的成长进程与时空变幻等角度看,《寻梦》与《千与千寻》皆为围绕少年成长世界言说的成人寓言,与宫崎骏在面对采访时指出“千寻进入的浮世绘般的汤屋正是当代日本的隐喻”相似的是,米格所进入的连通生死的亡灵世界显然是一个阶级秩序分明、贫富差距显著且底层草根渴望获得话语权的现代消费社会,而影片里关于墨西哥大量民俗风情的实物再现也加强了我们对现代世界感受的辨识。
虽然米格与千寻都拥有着自由穿梭亡灵世界、与亡灵对话的超凡能力(小千乘海上有轨电车时可以亲眼看见日本昭和年代在战争中死去的幽灵),但小千与米格的遭遇却分裂出青春成长的两种极端方向,尽管两人在合家欢的团圆结局中都再次拥抱了主流家庭价值观,但两人成长的心境与主体身份的建构显然暴露出极大的差异性。
在某种程度上,米格与小千截然两分的青春主体建立过程似乎也是东西方间关于青春/社会关系言述的不同映射。在《千与千寻》的结尾我们可以明显窥伺两者成长的不同遭遇:当小千破解了汤婆婆的巫术魔咒离开汤屋时,一切都像不曾发生过那般平静。更为吊诡的是,千寻的父母始终处于青春成长的边缘,他们并非如埃克托一样拥有着自我救赎的能量,反而沦为历史/社会暴力的祭品。
延伸阅读
《寻梦环游记》,美版《千与千寻》?
上榜15周
17、你从未在此
You Were Never Really Here
导演:琳恩·拉姆塞编剧:琳恩·拉姆塞/乔纳森·埃梅斯主演:杰昆·菲尼克斯/叶卡特琳娜·萨姆索诺夫/亚历桑德罗·尼沃拉/亚历克斯·马内塔/约翰·道曼/更多…类型:剧情/悬疑/惊悚制片国家/地区:英国 / 法国 / 美国语言:英语上映日期:2017-05-27(戛纳电影节)/2018-03-09(英国)
豆瓣7.6/10
IMDb6.9/10
MTC84/100
AlloCiné 2.8/5
深焦短评
文:徐若风
耍帅大叔和小女孩的故事,实话说的确是个一眼望到头的故事,而且很容易让人想到马丁·斯科塞斯《出租车司机》,或《怒火救援》《这个杀手不太冷》之类。但琳恩·拉姆塞通过反类型,把这个故事做出了脱俗感。当然某种意义上而言,她只是想借用这个孤独的人物和类型外壳,这个故事本身也不是她所着重发力的。
叙事手法上,导演在大量的闪回里使观众逐步摸清楚男主角的内心世界,童年阴影与战争创伤,都给予他一种自我毁灭的倾向与欲望,这是非常精准且影像化程度很高的心理意识构建,杰昆·菲尼克斯精彩的表演也把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精妙(《惊魂记》也功不可没哈)。剧情的走向无关老套的救赎,而是一直描摹他在一次次遭遇生活后的状态,我觉得人物是使得这部作品站得住脚的第二个优势。
延伸阅读
你从未在此
《你从未在此》真的打动你了吗
上榜14周
18、欢乐时光
ハッピーアワー
导演:滨口龙介编剧:滨口龙介/野原位/高桥知由主演:田中幸惠/菊池叶月/三原麻衣子/川村莉拉/申芳夫类型:剧情制片国家/地区:日本语言:日语上映日期:2015-12-12(日本)片长:317分钟
豆瓣8.2/10
IMDb6.1/10
MTC87/100
AlloCiné -/5
深焦短评
文:昊天
最吸引我的是四位已近不惑的熟女魅力。徐娘半老,集强悍与脆弱于一体、极富话题性的年纪设定——不安和骚动通过25岁的女作家和约炮所体现。
四女并非银幕化“标准美女”,都挥不去时间和日常磨砺的痕迹:鼻唇沟、嘴角纹、眼袋和雀斑;正因为其美不是无条件、无死角,所以当以上体征显露时、二者的反差才会惊心动魄。亦或相反:韶华易逝、美人迟暮。因为素人、素颜加年纪的关系,四位女性的韵味和性感不具侵略性,更具亲和力。这是否是男性安心相处或视而不见的原因?而没有注意到(表)被情欲化、(里)被忽视的一群的呼喊——真实与美都具有时间性,分不清此刻在她们是贮存还是消耗。
令我想到近年日本流行的美熟女、人妻热(事实我是经过本片才初有体会)。少子化的议题借护士工作职责婉转的提及,而片中的所有男性形象都是“加大码”的大纪。生理成年的低幼化、宅向男性,希求女性同时给予如母如妻般的爱/护。鹈饲与公平互为正反。
延伸阅读
深焦 x 《欢乐时光》导演滨口龙介:我只想表达出女性本身所具有的强大
上榜14周
19、鱿鱼与鲸
The Squid and the Whale
导演:诺亚·鲍姆巴赫编剧:诺亚·鲍姆巴赫主演:欧文·克莱恩/杰夫·丹尼尔斯/劳拉·琳妮/杰西·艾森伯格/威廉·鲍德温类型:剧情/喜剧/家庭制片国家/地区:美国语言:英语上映日期:2005-09-13片长:81分钟
豆瓣7.7/10
IMDb7.4/10
MTC82/100
AlloCiné 2.6/5
深焦短评
文:圈圈
2005年上映的《鱿鱼和鲸》(The Squid and the Whale)可以说就是根据诺亚与哥哥真实的成长经历改编而成的。他本人也在一次电影采访中坦言:“某种意义上说,我导演的所有电影都是在讲述我童年的经历,无论我拍摄的故事是不是我的童年。”
电影主要讲述了居住在布鲁克林的中产阶级四口之家的故事。与诺亚的现实生活相似,片中的这对父母都是作家,家里有两个儿子。矛盾随着父母外遇、吵架愈演愈烈,两个孩子不得不开始面对父母离婚并分居的事实。在这个知识分子家庭中,连矛盾的发生、发展都显得颇有文学气息和象征意味。丈夫与妻子,父母和孩子之间排列组合般的矛盾和四个人各自的成长与变化使电影一直显示出一种僵持和妥协并行的气氛。
可以说,这是一部真正的纽约电影,带着无比幽默的、关于家庭破裂的记忆碎片,也带着几分上世纪三十年代好莱坞制片法颁布之前的电影的味道。《鱿鱼和鲸》这个名字乍一听不知所云,即使在观影过程中观众都难以将这个名字和影片剧情直接联系在一起。《鱿鱼和鲸》作为鲍姆巴赫拍摄的第三部故事片,也许鲍姆巴赫压根就几乎完全不把电影片名放在心上,而是将重心依旧放在对于纽约城市生活的描述上。无论是走过布鲁克林公园斜坡和迪斯马公园附近的房前的黑色铁栅栏,憋着怒火在附近街区开着车找停车位,还是拖着步子走到黑暗的、带书桌的客厅做个家庭会谈,或者爬上歪斜的木质楼梯到卧室里躲一会儿,每个场景都建立在一个坚实的视觉基础之上,涵盖在浅层空间的线性构图组合里。观影时还能不经意瞥到影片中一些有趣的细节,比如说片中那张父亲贴在他悲惨的新房子墙上的,一张《母亲与妓女》的劣质海报。
延伸阅读
比起做伍迪·艾伦接班人,他更想拍自己的故事
上榜14周
20、出处租组车司机
A taxi driver
被禁影片
无法显示
豆瓣7.6/10
IMDb7.4/10
MTC86/100
AlloCiné 90
深焦短评
文:李小飞
尽管《出处租组车司机》由真实事件改编,但对事件如何进行裁剪与加工与影片背后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是,在逛粥事件爆发后,虽然诸多手无寸铁的民众遭到了军队强力镇抑,但韩国国内仍有一股坚定对峙力量存在——以金大中、金泳三为首领导的敏珠抗议运动以及数万民众自发组成的“守护民众市民大会”,这批涌动着蓬勃民主吁求力量的民间团体曾一度有效遏制了不断恶化的斗争冲突,在提供组织救援、集体募捐、后勤保障等一系列规范化的斗争措施之余,最大程度避免了人员伤亡而主动与军人政府进行和谈,其中自发组成的市民收拾对策委员会更是成为逛粥事件中呼吁民主协商的标志。
颇为吊诡的是,这场由韩国民众自发组织的民主运动中有策略、有秩序性开展抗争的痕迹不但在彼得的镜头下始终未曾再现,甚至在以金万燮、黄泰术为首的韩国原住民的视线中也一度处于缺席的状态,光州事件所极力标榜的主体抗争的色彩被极大稀释了,在重叠着彼得(西方)与司机们(东方)的双重视野延展的想象中,逛粥事件更近乎于一场军事独裁的大屠杀,一段无法追忆的历史梦魇,一度内爆出强大革命意志的民族主体在梦魇归来中沦为不断坠落、伤痕累累的屈辱客体。
从《华丽的假期》到《出处租组车司机》,短短十年时间,为何韩影中关于光州事件的叙事视角会发生这种变化?由电影中不断遭遇重创的斗争群体的沦丧可以窥伺出韩民族主体的某种中空倾向,主体匮乏的改写策略又与当下处于“后朴槿惠时代”的韩国具有怎样联系?
上榜14周
21、魅影缝匠
Phantom Thread
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编剧: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薇姬·克里普斯/莱丝利·曼维尔/卡米拉·拉瑟福德/吉娜·麦基/更多…类型:剧情/爱情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 英国语言:英语 / 法语上映日期:2017-12-25(美国点映)/2018-01-19(美国)
豆瓣7.5/10
IMDb7.6/10
MTC90/100
AlloCiné 3.9/5
深焦短评
译文:Noreen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的第八部长片《魅影缝匠》(又名“幽冥端绪”)的片名,据说来源于维多利亚时期东伦敦女缝纫工口中的一个术语,用以描述在工坊日复一日漫长、重复的手工劳作所生出的莫名触感——在精疲力竭地回家后,女工们发现她们的手无意识地颤抖,手指紧扣,好似在缝制无形的“幽冥”丝线。
片名无疑为驱动安德森这部作品的哥特暗流作出了微妙的提示,这也是安德森作为加州本土导演首次在美国地界之外拍摄完成的作品。《魅影缝匠》是一出关于感情中付出与索取、让步与对抗之间危险平衡的室内剧,近乎给人以一种幽闭恐怖式的观感。
影片完美刻画了令人生畏的雷诺兹·伍德科克(Reynolds Woodcock)这一角色——一个1950年代中期的伦敦严苛而偏执,执拗又完美主义的女装设计师,由称本片将是他的息影之作的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Day-Lewis)出演。
《魅影缝匠》最惊人之处,不像《不羁夜》与《木兰花》那般艺术风格上的招摇大胆,使安德森拥有了“另一个库布里克”的狂热称赞(虽然很多人会注意到雷诺兹与阿尔玛夜间在乡野小径高速驾驶的场景的拍摄手法让人想起《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 1971)中的一部分);也不像安德森后期影片如《血色将至》中采用的大胆选择,影片中前20分钟完全没有对白。取而代之,这部电影的视觉与剪辑都呈现出一种与主题十分相契的、克制的古典主义(且是由安德森自己拍摄的——没有摄影师被录与演职员表)。
延伸阅读
四处“借鉴”,最终成就了《缝匠魅影》这部视觉系大片
上榜14周
22、好时光
Good Time
导演:本·萨弗迪/约书亚·萨弗迪编剧:罗纳德·布隆斯坦/约书亚·萨弗迪主演:罗伯特·帕丁森/本·萨弗迪/泰丽尔·韦伯斯特/詹妮弗·杰森·李/巴克德·阿巴蒂类型:剧情/犯罪制片国家/地区:美国语言:英语上映日期:2017-05-25(戛纳电影节)/2017-08-11(美国)片长:101分钟
豆瓣7.6/10
IMDb7.3/10
MTC80/100
AlloCiné 3.5/5
深焦短评
文:柳莺
我们大约可以生造“硬核散文”这么一个词汇来形容萨弗迪兄弟的影像风格,松散的情节,跟随着人物的游走旁逸斜出,日常对话的随意连缀,使得电影空间与现实空间最大程度地重合。与此同时,多以边缘人物为核心展开的叙事,又将触角延伸到城市最为肮脏的角落,压抑与暴力时刻伴随在镜头左右。男女主人公们在稀薄的情节下用几乎本能的表演将影像真正拓展为生活的延续。如果说前作中极易引起观众共情的切肤感来源于真人真事的投射(如《去采写迷迭香》中离异的父亲与一对兄弟短暂的相处截取导演的童年片段;《天知道》即根据女主角/编剧堕入毒巢的亲身经历改编),那么《好时光》则通过一个基于虚构的故事证明了萨弗迪兄弟通过视听手段“建构”真实的本领。
《好时光》的故事由一个深思熟虑的白天和一个莽撞冲动的夜晚组成,叙事围绕着一对生活在纽约的兄弟展开,被紧紧地压缩在24小时之中,迅速而绝望。认知障碍症患者尼克(本片导演之一本·萨弗迪贡献了令人信服的表演)在与祖母交恶后不得不接受心理疏导,影片也由一段看似平淡无奇的正反打对话拉开帷幕。康尼(罗伯特·帕丁森饰)的闯入使得对话被迫中断。护弟心切的他将尼克带离了这个令人不适的场所,随即两人携手进行了一场笨拙至极的银行抢劫。行动初步成功的喜悦并未散去,尼克便不幸被警察逮捕。康尼随即踏上了慌乱不堪的营救之路。虽得路人相助,在一系列的错误决定之后,未得命运眷顾的二人终究未能重聚。
延伸阅读
《好时光》,一部只想耍酷的电影 | 毒评
《好时光》把所有人都看嗨了,帕丁森可能要拿影帝了
上榜14周
23、方形
The Square
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编剧:鲁本·奥斯特伦德主演:克拉斯·邦/伊丽莎白·莫斯/多米尼克·威斯特/泰瑞·诺塔里/克里斯托弗·莱索类型:剧情制片国家/地区:瑞典 / 德国 / 法国 / 丹麦语言:英语 / 瑞典语 / 丹麦语上映日期:2017-05-20(戛纳电影节)/2017-08-25(瑞典)片长:151分钟
豆瓣7.6/10
IMDb7.3/10
MTC73/100
AlloCiné 3.5/5
深焦短评
文:缴蕊
毋庸置疑,本片的一大亮点是对“尴尬”氛围的用心营造,这些富有荒诞意味的中产阶级生活的小片段一方面使人发笑,同时又互相交织,形成了对人们根本生活境况的形而上学表述。主人公自作聪明,却不断被置于各种各样的尴尬境地,而这些尴尬往往是由于那些不懂“游戏规则”的“外来者”造成的。怂恿他发恐吓信的下属,“一根筋”的美国女记者,愤怒的移民男孩,在晚宴现场失去控制的行为艺术家……
面对这些无法掌控的状况,克里斯蒂安感到越来越恐惧和无奈。这些矛盾冲突在那场荒唐的晚宴达到了极点,大受打击的克里斯蒂安再也无力维持道貌岸然的文明外表。这位博物馆长在洗手间精心排练的那些试图阐释艺术和人性的演讲,在现实面前都变得苍白无力。欣赏奥斯特伦德的人在他身上会看到瑞典当代电影大师罗伊·安德森的影子。在这部影片中,除了片段拼接手法的形似,两者更为深刻的共同点其实是对情境精确而冷静的控制。
也就是说,虽然出发点都是对于社会、政治和人性的思考,但他们决不会借人物之口将他们思考的结果或平铺直叙,或循循善诱地表达给观众,而是止步于情境,并用精准的场面调度将其推向极致。用奥斯特伦德的话说:“我相信观众的智力,他们会自主思考。”当然,这一手法并非电影导演的原创,它可以上溯到瑞典现代文学之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品味种种不幸的情境,在其中或反思,或自嘲,乃至最终付之略显古怪的一笑,或许这正是瑞典文学区别于“主流世界文学”的灵魂。
显然,《方形/广场》也体现了这种文化滋养。从头至尾,整个片子都在对宏大话语进行着消解。每一个严肃紧张的场景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噪声干扰:会议室里哭泣的婴儿,“作案时刻”令人心惊的狗叫,面对女记者诘问时装置椅子不断发出的巨响。一个令人深刻的片段是,在The Square这一装置作品的发布会上,一名坐在场下聆听的秽语症患者不停地高喊着脏话。尽管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极其不适,但他们都选择了容忍,因为“他正在遭受疾病的折磨,无法控制自己”。联系影片所表现的社会情境,这一场景很容易被简单地解释为一种嘲讽,一种对人性善意的质疑。然而,这真的是导演想要陈述的吗?
延伸阅读
在方形广场,和话语一起迷失
上榜13周
23、相爱相亲
love education
导演:张艾嘉编剧:张艾嘉/游晓颖主演:张艾嘉/田壮壮/郎月婷/宋宁峰/吴彦姝/更多…类型:剧情/爱情/家庭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 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上映日期:2017-11-03(中国大陆)/2017-10-21(釜山电影节)片长:120分钟
豆瓣8.4/10
IMDb7.4/10
MTC-/100
AlloCiné -/5
深焦短评
文:程洁
《相爱相亲》是一部充满“生活毛边”的片子,宣纸、棉布有了毛边则吸水性更强,电影中有生活的毛边(细节)则更容易吸收感情。《相爱相亲》之所以如此动人,除了张艾嘉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把握之外,影片的氛围也功不可没。
片中的食物为影片染上了一层动人的烟火气,其中有两处令人印象深刻,一是岳慧英在母亲火化当晚在厨房里炒的辣椒酱,另一个是负气从男友处回到家中的女儿在深夜厨房的砂锅里盛的那一碗汤。在飞速运转,千变万化的世界中,食物这最朴实的东西常常成为我们心灵与情感的寄托,辣椒酱里蕴含的是女儿对故去的母亲的依恋,而深夜厨房里的一碗汤是“家”给“夜归人”最温暖的慰藉。
演员的表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三位主要女性演员都恰到好处地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片中几位男性角色和一众明星的客串演出也令人眼前一亮。田壮壮成功塑造了一位内敛而不失浪漫,看似无心实则体贴的丈夫形象。醉酒后回到家中,“吃醋”地问妻子为什么和一个男人一起去了姥姥家,买了新车略带羞涩又骄傲地向妻子告白,车中两人的互动显得默契而温暖。李雪健、王志文两位老戏骨出演的专家和机关工作人员则浑然天成,全然是真实生活的质感。深入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加之一带而过却扎实精准的一众配角,一道构成了这个平实细腻的中国故事。
延伸阅读
相爱相亲,何处寻乡愁
深焦 × 张艾嘉:《相爱相亲》是一场爱的教育
上榜13周
24、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夜は短し歩けよ乙女
导演:汤浅政明编剧:上田诚/森见登美彦主演:星野源/花泽香菜/神谷浩史/秋山竜次/中井和哉/更多…类型:喜剧/爱情/动画/奇幻制片国家/地区:日本语言:日语上映日期:2017-04-07(日本)片长:93分钟
豆瓣8.5/10
IMDb7.6/10
MTC65/100
AlloCiné -/5
深焦短评
文:黑犬
今次汤浅将面临的挑战是,森见登美彦的原著并非别具动感,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在文本中表现出的语言趣味该如何转变成绘画,又该如何结合其他视听表现出来?《春宵》作为姊妹篇,不再以排山倒海的碎碎念压倒观众,按汤浅的说法,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缘”的故事,以此献给不期而遇的人。
汤浅在《春宵》里再度玩起了时间轴的把戏,它的线条继承了《四叠半神话大系》中的流线型风格,汤浅曾说动画最大的魅力在于运动,而他在《春宵》中,动感也在“食物通过喉咙时伸长的身体”、“跑步时下半身长度的改变”中得以体现。
要说起线条的渊源,要要追溯到亚细亚堂时代的名作《蜡笔小新》,曾参与其创作的汤浅也习得了它的线条、以及人物柔软的动作,并将其发挥在自己的作品中。汤浅力求运用简约线条的夸张去表现人物的心情,这看似是站到了《兽爪》、《乒乓》所呈现的粗犷线条的对立面,其实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那份以最简约的手段达到最夸张的意图是殊途同归的。
与真人电影相比,动画电影的优势或许正在于恣意构造纸上的王国、并相对省力地去达成现实之不可能。这优势简直是为汤浅丰富的想象力而生。
延伸阅读
今敏之后,只认汤浅政明这个动画天才!
上榜13周
25、 莫娣
Maudie
导演:艾斯林·沃什编剧:谢丽·怀特主演:莎莉·霍金斯/伊桑·霍克/卡瑞·玛切特/加布里埃尔·罗斯/扎卡里·贝内特类型:剧情/爱情/传记制片国家/地区:爱尔兰 / 加拿大语言:英语上映日期:2016-09-02(特柳赖德电影节)/2017-08-04(爱尔兰)片长:115分钟
豆瓣8.9/10
IMDb7.610
MTC65/100
AlloCiné -/5
深焦短评
文:如烟
在导演细腻的镜头下《莫娣》就像是一句温吞的小诗,一首苦涩的民谣,一段沉醉的往事,娓娓道来,从去年在多伦多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并在各个国家的影院上映后,我们终于等到了艾斯林·沃什 (Aisling Walsh)的《莫娣》,这也是导演和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第二次合作,她们第一次合作还要追溯到2005年的英剧《指匠情挑》,同时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参演的《水形物语》也在今年威尼斯电影节上摘得金狮,成为最后赢家。
影片改编自发生在加拿大美丽的大西洋省份新斯科舍省的真人真事影片围绕一位患有关节炎的女性展开讲述她在不断努力克服自身疾病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同时收获爱情的励志故事。同时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用自己精湛的演技给民间艺术家莫娣·刘易斯(Maud Lewis)这个角色注入了灵魂。
影片的开头,她是个沉浸在自己对画画的无限热忱中的画家,在亲人眼中她却是个连自己都无法照顾的社会边缘人,但是她却依然努力的追求艺术去热爱和拥抱生活,即使是遭受了来自亲人的欺骗和伤害,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她选择摆脱对家人的依赖来到了伊桑·霍克 (Ethan Hawke)所饰演角色的家中做起了女佣,导演放大了影片中角色之间的情感,在与伊桑·霍克 (Ethan Hawke0一起相处的日子里两个孤独的灵魂彼此包容彼此依赖学会了如何去爱,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也用自己的画笔一笔一笔的将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的伊桑·霍克 (Ethan Hawke)变成了体贴温暖的丈夫。
延伸阅读
《莫娣》:民间艺术家也有春天
上榜13周
26、至暗时刻
Darkest Hour
导演:乔·赖特编剧:安东尼·麦卡滕主演:加里·奥德曼/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莉莉·詹姆斯/本·门德尔森/斯蒂芬·迪兰类型:剧情/传记/历史制片国家/地区:英国 / 美国语言:英语上映日期:2017-12-01(中国大陆)/2017-09-01(特柳赖德电影节)/2018-01-12(英国)片长:125分钟
豆瓣8.5/10
IMDb7.4/10
MTC75/100
AlloCiné 4.2/5
深焦短评
文:纽约客
《至暗时刻》的背景是1940年的暮春,四面受敌的内维尔·张伯伦首相(罗纳德·皮卡普[Ronald Pickup]饰演)决定辞职,在一番暴躁的争论之后,丘吉尔终于接任。
《至暗时刻》里的奥德曼饰演一个裹着棉衣的已婚长者,脸颊丰满,头发灰白而稀疏。他演的这个丘吉尔显得过分谨慎,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此时德国肆虐欧陆,而英国命悬一线。但我们从中能看出一分活力,这在奥德曼的双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步伐并非沉重蹒跚,而是轻巧自信。(丘吉尔虽然体格壮大,但脚却很小——他穿的是6号鞋。弗雷德·阿斯泰尔则穿的八号半。同时代的一个雕塑家做成的丘吉尔像的脚很大,据说丘吉尔很不高兴。“我怎么知道?”雕刻家大感冤屈,说,“我心目中的丘吉尔,可是个横行全球的巨人!”)从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急切的人,他的生命终于来到了这一刻,敌人近在眼前,而他自己面临着巨大危机,换作一个稍微比他摇摆一点的人都支撑不住。
奥德曼的音域也是一样,高亢而非低沉,但他的声音同时给人一种轻快感。大多数饰演丘吉尔的人,语调都十分做作,恨不得把日常的玩笑都用演讲的语气念出来。但奥德曼饰演的这个丘吉尔,却不时低声犹豫,或者长出一口气。这不仅在戏剧效果上十分合意,而且还符合历史事实。
延伸阅读
《至暗时刻》:将伟人降为凡人,让凡人成为英雄
上榜13周
27、看不见的客人
Contratiempo
导演:奥里奥尔·保罗编剧:奥里奥尔·保罗主演:马里奥·卡萨斯/阿娜·瓦格纳/何塞·科罗纳多/巴巴拉·莱涅/弗兰塞斯克·奥雷利亚类型:剧情/悬疑/惊悚/犯罪制片国家/地区: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上映日期:2017-09-15(中国大陆)/2016-09-23(奇幻电影节)/2017-01-06(西班牙)片长:106分钟
豆瓣8.7/10
IMDb8.1/10
MTC/100
AlloCiné 4.3/5
深焦短评
文:奇怪的云
看《看不见的客人》的过程中,一个最直接的感受是,被剧情操纵得很开心。
开头五分钟,就如导演自己提到过的自己的编剧理论一样,直接切入主题,阿德里安和劳拉,一男一女偷情,然后像很多时候(不管电影里还是现实中)一样,shit happened。至于事情究竟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样子——偷情的两个人被敲诈,一个送了命,一个疑似被嫁祸为谋杀,不用急也不用害怕,因为接下来两个小时里面,电影要详详细细、一遍一遍、每隔一段时间抛出一个被掩藏的细节地这样来讲给你听。这种新信息一刻不停地喂食给你的过程,会让观影结束后觉得心情极为妥帖和满足。
另外很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正是由于“叙述”在电影中的绝对重要地位,虽然电影在人物性格上的张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但是用来配合男主角的自述尤其是男主角和律师交锋的音乐,却得以大放光彩,足以成为观影结束后仍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当正义在湖底沉默的时候,随着男主角和律师的对话,音乐一声一声正如审判奏响,不仅仅是营造悬念那么简单。
延伸阅读
一部西班牙电影靠什么成为了中国票房黑马?
上榜12周
28、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Sky Ladder: The Art of Cai Guo-Qiang
导演:凯文·麦克唐纳主演:蔡国强/蔡文悠/蔡文浩/张艺谋类型:纪录片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 美国语言:英语 / 汉语普通话上映日期:2017-09-22(中国大陆)/2016-01-21(圣丹斯电影节)/2016-10-14(美国)片长:73分钟(中国大陆)/ 79分钟
豆瓣8.6/10
IMDb7.4/10
MTC73/100
AlloCiné 3.1/5
深焦短评
文:Samadhi
传记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记录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蔡国强一系列焰火艺术的创作过程与心路历程。由奥斯卡金奖导演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执导,耗时两年,素材达数千小时。拍摄焰火时的镜头运用让画面十分精致,配乐的悬疑风又让全片具有了独特的质感。
蔡国自80年代从上戏舞台美术系毕业后,30年间艺术足迹几乎遍及五大洲所有国际大展。《天梯:蔡国强的艺术》以“天梯”的创作为线索,讲述了自1994年“天梯”项目第一次尝试直到2015年在泉州最终获得成功的近20年间,蔡国强在艺术创作上的种种成就和他与家人、朋友日常生活的点滴:“天梯”的前期策划与屡试屡败、家族的往事与现况、世界各地个展的准备、奥运开幕式的烟火创作、他在跨文化的生活经历中微妙的心境与对故土的眷恋……配乐走悬疑风,紧张、内敛、略带压抑,营造出一种后现代感,恰与蔡国强当代艺术家的身份交相呼应。
印象最深的画面有两个。一是上海个展《九级浪》的开幕式焰火表演——其实选择焰火作为表现对象本身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画面的张力和美感,而导演将全景与近景结合,更大程度地呈现了这场视觉艺术的美感,一些拍摄焰火细部的镜头堪称惊艳;二是结尾处,当“天梯”终于成功地爬向了天空时,人们都在向蔡国强欢呼道贺,而当送走众人后,他的妻子背过镜头无法抑制地抽泣起来,蔡国强依然是温和而宽厚地笑着,笑着拍拍她的肩膀,抚摸她的头:“行啦行啦”。
延伸阅读
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和他的烟火
上榜12周
29、犬之岛
Isle of Dogs
导演:韦斯·安德森编剧:韦斯·安德森/罗曼·科波拉/詹森·舒瓦兹曼/野村训市主演:布莱恩·科兰斯顿/爱德华·诺顿/科宇·兰金/列维·施瑞博尔/比尔·默瑞类型:喜剧/动画/冒险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 德国语言:英语 / 日语上映日期:2018-04-20(中国大陆)/2018-02-15(柏林电影节)/2018-03-23(美国)片长:97分钟(中国大陆)/ 101分钟
豆瓣8.3/10
IMDb8.0/10
MTC82/100
AlloCiné 4.3/5
深焦短评
文:OreoOlymLee
实际上,在《犬之岛》中,类似沿用前作各类元素最终却并没有发挥多大用处从而被弃用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些所谓的政治影射如是。种种对特定故事情节和文化语境已经发生天翻地覆改变事实的忽视让这种“被设计”和“被创作”的意图凸显了出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何本片对于那些非铲屎官,甚至远至那些对人与动物间真挚情感先天不具备理解基础的观众来说难以带入。影片的核心在于爱狗,但关于这一部分的情感刻画描写却少之又少,仅穿插一些短暂的闪回不仅没能如愿达到效果,反而破坏了电影整体的结构和框架,让本片的叙事从观赏层面来说混乱无比。
失去了足量情感的支撑,缺少了合适语境的带入,复杂的调度设计也就没能让人类角色和动物角色们行为找到合适的触发理由,一切的运动走位、遣词造句,以及呈现在镜头前的所有活动便趋于一种深思熟虑谋划过后的机械运动,而非身为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或群体)所本应呈现出的运动本能。再回头看最开始提到有关演员配音不受地域限制而可随意发挥的幕后制作流程,我们也许起先会赞叹韦斯作为一名导演对电影整体能够呈现出效果的周密规划和详细控制,现在也许会觉得这种规划和控制倘若没能在合适的地方落实,就会呈现出破坏自然感的反向作用。于是那些荒诞不经也真的就只留下了荒诞,再精致绚丽的画面也就徒留了一番精致。
延伸阅读
《犬之岛》幕后揭秘,每个角色都有30张脸
上榜12周
30、人生密密缝
Cameraperson
导演:荻上直子编剧:荻上直子主演:生田斗真/桐谷健太/柿原玲佳/米姆拉/小池荣子/更多…类型:剧情/同性/家庭制片国家/地区:日本语言:日语上映日期:2017-02-10(柏林电影节)/2017-02-25(日本)片长:127分钟
豆瓣8.4/10
IMDb6.6/10
MTC-/100
AlloCiné -/5
深焦短评
文:沙果
《人生密密缝》是一个男性转变为女性的故事,但是荻上直子作为一个女性导演,融入了当下日本社会泛滥的单身母亲育子问题。
女主伦子作为一个性转变者,除了拥有爱情,更多的还想得到系于子女的亲情。这时,传统的母亲地位受到了威胁,片中伦子受到的歧视多来自于母爱失格的气势汹汹的来寻子的妈妈们。小海的妈妈阻止儿子与伦子的接触,认为伦子非正常人,甚至报复性的投诉到了儿童咨询所。也许,在人性上伦子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但是法律却不允许她履行母亲的义务,这是可笑又可悲的一幕。而小友的妈妈博美对于伦子的征讨又更像是一种无理取闹。本来作为一个母亲心理和生活上都没有履行母亲的责任和义务,却能理直气壮指责一个比她更懂母爱的女人,就因为伦子是一个性转变者,在生理上永远无法成为母亲。合格的母亲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完美融合者。
全片最温馨的一段莫过于”chinko之舞”, 柔光,慢镜头,舒缓的钢琴声,此时空中飞舞的织物chinko仿佛不再是什么禁忌的污秽之物,而是未成年人也能随意把玩的玩具。本不愿拥有chinko的伦子,一直视之为多余的东西,包含她复杂感情的沉重之物。而此处多彩多样的织物chinko随空飞舞,伦子的这个烦恼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上榜12周
31、华盛顿邮报
The Post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编剧:丽兹·汉娜/乔希·辛格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汤姆·汉克斯/莎拉·保罗森/鲍勃·奥登科克/崔西·莱茨类型:剧情/惊悚/传记/历史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 英国语言:英语上映日期:2017-12-22(美国点映)/2018-01-12(美国)片长:116分钟
豆瓣8.2/10
IMDb7.2/10
MTC83/100
AlloCiné 3.9/5
深焦短评
译文:stevie
1971年,凯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已经经营了华盛顿邮报公司八年,自从她的丈夫菲利普于1963年自杀后公司的控制权就交到了凯瑟琳手上。凯瑟琳极其羞涩,常常陷入习惯性的自我怀疑中,是一名焦虑的公司领头人,也看不出什么苗头会成为一名女权先锋。几年前当她雇佣《新闻周刊》(Newsweek)华盛顿分社总编辑本·布莱德利(Ben Bradlee)担任《邮报》的执行主编时,还有些人持怀疑态度。
尽管两人的工作关系一贯和谐,但71年夏天的五角大楼文件出版事件让他们的合作关系遭到了严峻的考验。《纽约时报》首先报道了这个文件泄露事件,随后就收到了法院的禁令要求他们停止报道。这则虚张声势的判罚将《邮报》拖入了一场史诗级的法律战争,甚至事关存亡,因为当时格雷厄姆正准备将她的家族企业上市,而她的潜在入狱风险和即将到来的最高法院庭审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这桩生意,更不用提怀恨在心的总统尼克松会采取的那些行政手段。
电影《华盛顿邮报》(The Post)向观众呈现了那年六月神经紧绷的那几周时间,节奏紧凑、激动人心、叙述详尽且极具娱乐性。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和汤姆·汉克斯(Tom Hanks)分别饰演了格雷厄姆和布莱德利,在谦逊、热情和对大牌明星的精准调度上找到了完美的平衡。
电影《邮报》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导演,丽兹·汉娜(Liz Hannah)和乔希·辛格(Josh Singer)担任编剧,电影节奏干净利落,带着一份坦诚和对事件的清晰认知娓娓道来。而除了这对“偶像演偶像”的组合外,影片中的配角们也奉献了精彩的表演。
与辛格同样参与编剧的201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Spotlight)不同的是,《华盛顿邮报》并非一曲对皮鞋跑出来的新闻报道的克制赞歌,也没那么在意电影的条条框框;这是一场有意激励人心的致敬,致敬新闻独立的理想、政府问责和性别平等这样的基本准则,而人们应该意识到为什么这些原则在当下显得更为重要,大字加粗划线强调也丝毫不为过。
所有这些主题都体现在了格雷厄姆身上,饰演她的斯特里普贡献了一次细腻多变的表演,开始于在当时华盛顿时髦的F Street Club里真的绊倒了一把椅子,结束于穿行过《邮报》的印刷机器,此时她已然变为了一个更加坚定自信,依旧有些贵族式遥不可及的人物形象。格雷厄姆从一名没有安全感的女儿/妻子向一名独立自主的新闻工作者的转变,赋予了影片以叙事动机和其中的尖锐与深刻。电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就是当斯特里普饰演的这个有时会紧张尴尬的角色,一次又一次走进一间几乎全是男性的会议室,而随着故事发展,当她出现在最高法院时,发现有一大群年轻女子仰视着她为她加油。
汉克斯对布莱德利的演绎也同样大受欢迎,即使面临着和杰森·罗巴兹(Jason Robards)的表演对比的风险,后者在讲述《邮报》水门事件的传世经典《总统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中饰演了布莱德利,获得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男配角。
尽管汉克斯没有继续将罗巴兹的那种大男子主义吸引力带入表演中,他在表演的真实性上扳回了一局,给人以熟练、自然之感。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这竟然是他和斯特里普第一次共同出演一部电影。他们的合作带来了一种轻松、会温和地互相揶揄的化学反应,这让影片一直保持着高水准,即使是在一堆过于唠叨的争论或是“但我们不能这么做!”的拉锯战中。
受到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当选总统的警示,斯皮尔伯格带领着一众演员以最快的速度开始拍摄电影《华盛顿邮报》,从2017年5月开始制作,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内就登陆了院线。在如此紧凑的制作周期中,导演需要演员们拿出近乎完美的表现,而演员们也的确达到了如此标准:莎拉·保罗森(Sarah Paulson)饰演了布莱德利当时的妻子托尼,她在一大群记者和律师占领他们的房子进行了一整天的编辑工作时,有一场短小却感人的戏份。大卫·克罗斯(David Cross)扮演了《邮报》的编辑部主任(managing editor)霍华德·西蒙斯(Howard Simons),戴上了假发,挺起了大肚子,让人几乎认不出是他。布鲁斯·格林伍德(Bruce Greenwood)出演了前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是格雷厄姆的密友。她在获普利策奖的回忆录中提道,麦克纳马拉帮助《邮报》完成了他们出版五角大楼文件的论点。而如果这部影片有一名MVP,那就是鲍勃·奥登科克(Bob Odenkirk)。他饰演了《邮报》在五角大楼文件事件中的无名英雄,编辑部主任助理本·巴格迪坎(Ben Bagdikian),精彩绝伦,引人发笑。
但很少有人能抵抗得了电影核心的那份浪漫,电影中充满了对气动输送管、铸排机和电传打字机拖出的如新娘面纱般长长尾巴的热爱,也充满了对他们能够与那个喜怒无常的对手(《纽约时报》)找到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斗的欣喜,因为他们都真正疯狂地深深投身于新闻事业中。
电影《华盛顿邮报》在很多方面都做得不错,从这个充满辩论、几乎不掩饰其警示作用的故事,到有趣的时代片段,再到喧闹的报社奇闻。但它最令人满意的部分,是一则爱情故事,从每篇新闻的第一句到最后一句。
延伸阅读
《华盛顿邮报》给《华盛顿邮报》写了一篇影评
-FIN-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青红|追捕聂鲁达|二十二|狐步舞
米花之味|杀戮演绎|海边的曼彻斯特
看不见的客人|太空旅客|失业生
出租车司机|春梦|使女的故事
大小谎言|早安|追击|反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