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五四青年节老记寄语(四)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五四青年节寄语
编者按: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我们推出《五四青年节寄语》系列。在这个系列中,我们诚邀老记者给年青一代记者写寄语,勉励大家继续努力,勇于攀登,争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杂与专
杨玉辰
常听年轻记者说:“一手鲜,吃遍天”。乍听似有道理,但是,想“一手鲜”就能”鲜”吗?正如在小沙堆上建高塔,基础不牢,塔是建不高也建不牢的。
  怎么办?不妨先从”多面手”开始,什么都试探、涉猎一些。这个过程,一是为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积累,二是为发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不知不觉中,知识面宽了,突破口也找到了,再在一两项技能上下真功夫,力求有所建树。
  这时,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坚持下去,不可见异思迁;二是不可过于执著,不可只攻一点,不及其余,因为技能的面如太窄太单,会常在实践中碰钉子。
  如果这”一手鲜”不是太出类拔萃,大可以审时度势,旣什么都干,顺利完成任务,也善于在夹缝中生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辛勤耕耘这”一手鲜”的沃土。
  总之,先学”多面手”,再攻”一手鲜”;在探求实践”一手鲜”中,也不忘施展“多面手”。■

杨玉辰
杨玉辰,1944年生,大学毕业后入伍,在基层当新闻干事18年,在解放军报当记者、在《军事记者》当编辑和主编18年,2005年退休后做新闻函授工作12年。退休前为大校军衔,主任编辑。先后有3000余篇新闻和文学作品见诸报刊,先后出版诗集《战士的爱》、杂文集《杨玉辰杂文选》、《文苑淡墨——杨玉辰诗文选集》、《石翼书屋杂笔》、《新闻写作学步》等23册,荣立三等功3次。
“五四”寄语青春
陈特安
青春与奋斗同行,
智勇双全真机灵。
燃放青春最美丽,
奋斗青春建奇勋。
青春与使命同行,
使命乃民族复兴。
不负韶华争朝夕,
不辱使命民安宁。
青春与爱国同行,
爱国乃青春心灵。
青春欲建青春国,
燃放青春最衷情。
青春与精彩同行,
青春集结排头兵。
人生能有几多彩?
振兴祖国最精英。

陈特安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国际部原主任。多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获国务院颁发“做出突出贡献”证书专家,获中国第四届韬奋新闻奖。人民日报金台书画协会副会长,中直机关书协会员,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书作参加国内外各种大展,获书法类金奖等多种奖项,书作入选第十五届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邮品首发,入选“共和国七十周年全国佳邮展示,”出版素有“国家名片”之誉的邮票。获全国第三届书法、硬笔书法网络大赛成年组一等奖。
2020五四青年节寄语:
五四风雷,百年激荡。那段波澜壮阔的风云岁月,激励我们砥砺前行。作为青年记者,我们要传承五四精神,弘扬青春力量,深入基层,走向一线,让采写出来的新闻作品浸润“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蕴含“三有”(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做到事实与见识、理性与情感、题材与表达并重,当一名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好记者,不负奋斗青春。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衷心祝愿青年记者朋友们节日快乐!
——陶建群

郝远征 摄
陶建群
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周刊副总编辑,多所高校客座教授。著有报告文学集《生命的辉煌》《神奇的种子》,散文集《穿越心灵的岁月》,诗集《送你一束思念》《缠绵远方》,评论集《谁在制造官场应酬》,长篇对话录《走过仕途》,教育理论专著《真善美的教育》《区域教育发展“房山策略”》等10多部著作;参与编著时政评论集、学术论文集20多部。在中央重点党报党刊上发表1000多篇文章,其中有些作品曾获国家级奖,有的被《读者》《作家文摘》《文摘报》《报刊文摘》等转载,有的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首页头条转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五四青年节寄语
史宗星
  穿梭于岁月的潮头,踏过历史的云烟,在中国百年奋斗的潮起潮落中,始终飘扬着一面鲜艳夺目的旗帜,它就是“五四精神”的大旗。
  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一次站在五四运动纪念碑前,悼念当年那些热血青年时,我们深感那不是一个偶发事件,而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正是它,开辟了一个时代,激活了一个民族。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青年对五四的最好纪念,就如习总书记所说: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贡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的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史宗星
1943年生,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从事国际报道30余年。1982年至2003年,先后任人民日报驻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和英国首席记者。驻巴基斯坦期间,曾两次扮装难民,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阿富汗境内作战地采访。多次作为随团记者采访报道我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活动。出版有《走南闯北——一位驻外记者的作品精选》一书。
两句良言伴君行
刘国昌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曾言:记者当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现代资深报人、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杨振武说,记者要“站在天安门想问题,站在田埂上找感觉”。
  第一句话,讲的是当记者的本事儿;
  第二句话说的,则是当好中国记者的要义。
  这第二句话很重要。想问题,有全局观念;看实际,立足于田埂。如此,脚踏实地,心明眼亮!不为困难吓倒,不畏浮言左右,做个笔走龙蛇的键盘侠!■

刘国昌
刘国昌,新中国同龄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正局级)。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75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先在评论部笔耕10年;1985年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历任海外版《言论专访》版主编、教科文部主任、编委会委员、副总编辑等职。并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人民网、环球网评论员,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培训网授课导师。出版著作有:《飞絮濛濛——短论随笔集》(1992年),《人海浪花——专访特写集》(1993年),《报纸编辑学讲义》(1997年),《世象评说》(2006年),《京腔京韵》(2010年),《养心之道》(2013年),《随笔散文集》(2014年)等。主编书目有:《社会家庭大观》(1993年),《龙吟——中华文化之光》(1996年),《科教兴国纪行》(2001年),《如何搞好对外报道》(2004年),《走进新西部》(2007年),《走进名人世界》(2007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