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学小常识

幸福就是现在(好的记叙文要“紧扣题·巧点题·造氛围”—— 第84季点评作文点评:特约名师点评江苏省淮阴中学九年级学生作文《幸福就是现在》)

幸福就是现在

【写在前面】
 
人们常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种幸福的模样。幸福,有时是虚无缥缈,有时又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种姿态。不管如何,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幸福的追寻,这或许就是生活的意义吧。总听人说,“活在当下”,就是要我们珍惜眼前的点滴,把握住“现在”。淮阴中学九年级学生的作文《幸福就是现在》其实就是试图告诉大家这个道理。第84季作文点评,特约两位名师共同点评淮中新城校区九年级同学的作文。大市语文教研员李建老师认为,好的记叙文既要会扣题、又要巧点题;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者张衍标老师则强调,好的记叙文,要“善变化、抓细节、造氛围”。此时此刻,一杯清茶,品读二位老师的精彩点评,真的感到了幸福!一起来体会吧!

 

【原题回放】
 
幸福就是现在。“现在的幸福可能是干渴时的一碗清水,饥饿时的一块点心,苦闷时的一句安慰,危难时的一把帮扶……现在”可以是“今天”,也可以是“昨日”“前天”等一个较近的时间段,也可以是“此时此刻”的时间节点。
 
请以“幸福就是现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地名。
 
——江苏省淮阴中学新城校区初三年级月测作文题
 

李建老师点评——
 
【随文精评】
 
幸福,就是现在
 
淮阴中学新城校区九年级  庄智琦
 
深秋已至,夜似乎比往常来得更早,也更快了一些。秋风微凉,我匆匆地行走在昏暗的灯光下,额头早已沁出几缕汗珠。(“秋风微凉”和“几缕汗珠”看似随意,实则小作者匠心为之。)
 
 “化学习题册明天上课就要用,而我竟然忘了买!”本以为常去的几家书店或许还没关门。可是除了几盏摇曳的路灯,四周早已和黑夜融为一体。我内心的希望也正被这黑夜一点点吞噬。(心理描写,交代了自己着急的原因。环境描写,起到了烘托心情的作用。)
 
“唉,只能去学校后门那家碰碰运气了。”我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向书店奔去。“近了,近了……再拐个弯就到了”,我不由得紧张起来。
 
近了,近了……(反复用了四次“近了”,让读者的心也跟着紧张起来。)
 
“啊!书店还没关门!”我惊喜万分。那一刻眼前的点点微光显得那么明亮,那么温暖,顿时驱散了笼罩在我心头的各种焦躁不安。循着灯光向店内望去,老板坐在柜台前睡着了,他手中的报纸早已滑落一旁,身体微微斜靠在椅子的扶手上,那历经岁月沉淀依旧安详的面容满是疲惫。许是我急匆匆的脚步声将他惊醒了,他匆忙站起来,冲我微微笑道:“想买什么就自己看看吧。”(外貌和动作描写寥寥几笔写出了书店老板秋夜守店的疲倦,一句极富生活气息的语言描写勾勒出一位和善的书店老板形象)我急忙冲进书架中,很快就找到了那本习题册。欣喜之余,便和老板闲聊了起来。
 
交谈中我得知,老板是附近学校退休的教师,退休之后,闲来无事,便开了这家书店,与其他书店不同的是,这家书店总是很早就开门,很迟才会关门。“岁数大了,没什么要紧事!偶尔还能给你们这些忘性大的小毛孩应个急呢!”老人神情中已满是倦意,笑声中却满是爽朗。(对老人的语言描写真实自然,书店早开晚关,符合年长者闲来无事的生活规律;偶尔为孩子应急,写出了老人纯朴的善念。)那额头沟壑般的皱纹也随之温柔地舒展开来,犹如在初秋悠然盛放的花朵。临走时,老板特意叮嘱道:“下次晚上到这儿来,我准不会关门。”
 
我拿着习题册离开了书店,回想着清晨光辉下那年迈的身影,想着深夜路灯下那疲倦的身影,心中荡起了一圈圈涟漪……老人所付出的,不只是那比别人多守候的几个小时,而是对他人最真切地关心。而他所收获的也不只是金钱,更是别人的幸福。(前一句中的“而是”改成表示递进关系的“更是”比较好,第二句中老人所收获的除了金钱之外,更多的应该是别人“发自肺腑的感激”,“别人的幸福”用在这里显得有些空泛。)
 
是啊!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这些可爱的普通人,他们的身影常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我们常常接受他们的馈赠,而他们却对自己的施予毫不放在心上。正是他们的质朴,他们的温情,让我感觉到这个平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幸福。(点明主旨。平凡人物的点滴善举,往往并不是有意为之,他们的质朴和温情让平凡的世界充满感动和幸福。)
 
回家的路上,夜更深了,秋风更增几分凉意,然而我今夜却觉得夜色多了几分温柔。蓦然回首,那盏灯还依然亮着。(呼应文章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环境描写耐人寻味,亮着的灯在此处显然象征着作者内心因为温暖而变得明亮。)

 
【总评印象】
 
文章优点——
 
1.立意平中出新。小作者所选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难得的是小作者对书店老板平凡善举的诠释:“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这些可爱的普通人,他们的身影常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我们常常接受他们的馈赠,而他们却对自己的施予毫不放在心上。正是他们的质朴,他们的温情,让我感觉到这个平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幸福。”这样,就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提炼出一番深刻的感悟来了。选材虽普通平实,但立意却因作者诠释角度的不同而有了新意。
 
2.结构严谨合宜。文章首尾都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开头的秋景令人凉意顿生,又心生疑窦,为什么凉秋会“额头早已沁出几缕汗珠”,让人读来充满好奇,实则也为下文写自己因为忘带化学习题册焦急做铺垫,这样的开头更引人入胜;结尾处回应开头,既是作者走出店铺的真实场景,也是心理活动的真实折射,“夜色多了几分温柔”实则小作者的内心因为老人的凡人温情让自己内心澄澈。结构巧妙合宜,完整畅达。
 
修改建议——
 
1.要更加重视审清题目要求。文章题目是“幸福,就是现在”,由这个题目看,文章立意着力点是“幸福”,选材落脚点是“现在”,就作者所叙之事来看,应当扣住买到书的那个“现在”重点打磨,着力表现“我”获得的幸福的感受,这一点在这片习作中是个明显的欠缺。
 
2.要更加关注行文中点题扣题。作者在文末交代了自己深受感动的原因,点明“幸福”的主旨。整篇文章在表现主题上呈现出单一的线性结构,其实,为了突出深夜守店的老人的善良质朴,也可以通过其它小店的匆匆关门来对比烘托,从多侧面表现文章的主题。“幸福,就是现在”实则需要我们多留意、观察、体悟身边的人和事,多一份观察社会、理解生活的敏感的心。
 

【点评絮语】
 
巧妙扣题,点石成金
 
——记叙文写作需要“点题术”
 
题目是文章之魂,能否扣题,是作文成败的关键。作文的扣题固然与审题、选材密切相关,但是学会掌握一些具体的扣题技巧,也相当重要,有时一两句话就有可能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实际写作中,一篇文章给人感觉“离题”大体有以下三种原因:1.把局部当整体。审题时,我们容易抓住那些我们熟悉的、比较容易入手的“字眼”切入叙写,而忽略了题目的整体,从而导致偏题离题。比如:①“有幸遇到你”,一些同学大谈“你”的种种事迹和优秀品质,表达对“你”的赞美和崇敬之情,却疏忽了“有幸”“遇到”,没有能够写出自己遇到对方后所获得的教益或影响。这样一来,将“有幸遇到你”这个题目变成了“你”,只顾及了题目中的一部分,造成了整体偏离题目。②“初三印象”,初三生活我们很熟悉,但“印象”这个词比较抽象,有的同学难以把握,难以和自己平时熟悉的内容建立起联系,于是就只会东拉西扯,自然就扣不住题,不能较好地突出中心。2.“意识流”式行文。有些同学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拿到一个题目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这样很容易导致行文离题的问题。比如:“有一个镜头,溢满______”,不少同学只顾着浮光掠影交代生活中的“镜头”,流水帐般地叙事,至于题目中地“溢满……”却直接忽略了,等到发现偏题,“镜头”已经扫过去无法再用一个鲜明的主旨串联起来,自然散乱无章。3.忽视导语。到了初三,同学们会面对更多的考场作文。很多命题作文题目中都包含一段导语,它是题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只重视狭义的“题目”或者“话题”,而无视导语的限制,也会造成离题偏题。比如,导语中有“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或“选取你所经历的一幕”等要求,前者如果不是叙述自己的经历,而是写一些泛泛而谈的空洞的议论,甚至通篇“无我”,只讲述别人的故事;后者如果不是“一幕”,而写“一幕幕”,你就会离题万里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强化审题意识,多一点时间读懂题目要求,审清题意再下笔。
 
那么,我们如何在文章中点题呢?1.点题的方式。点题有明点和暗点。所谓“明点”,即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标题的含义。如一篇话题为“让”的作文,有学生拟题“一种向上的姿态”,其开头一段写道:“‘让’顾名思义,就是‘退让’的意思,然而右边这个‘上’却告诉我们,‘让’,其实也是一种向上的姿态。”这里作者先指出“让”的一般含义——“退让”,然后笔锋一转,用说文解字的方法,对“让”字作了巧妙的解释,揭示了“让”的积极意义——“‘让’,基实也是一种向上的姿态”。这个解释不仅揭示出了标题的含义,同时也亮出了文章的中心。所谓“暗点”,则指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地点出题意。2.点题的位置。文章点题的位置多种多样。即点题有标题、篇首、篇中、篇末和通篇点题等多种方式。(1)标题点题。对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或半命题作文来说,作文的标题都需要我们自己拟制,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直接用文章的观点来做文章的标题。这样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让人一目了然。如“拒绝平庸”、“拒绝门外的喧闹”、“自信乐观是我的一张名片”“有一个镜头溢满亲情”等。(2)篇首点题。亦即开门见山点题法。(3)篇中点题。在文章叙述或论说的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4)篇末点题。这种方法也叫“卒章显志”。在文章的主题已经得到充分表现的基础上,再加上点题之笔,不但可以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而且也可以在结构上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5)通篇点题。即综合运用前面提到的点题方法,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反复点题,也就是标题、开头、中间、结尾都点题。当然,在使用这种方法点题时,要有点变化,以免枯燥、呆板。即在行文过程中,让似曾相识的词语、句子反复出现,不变的是基调,变化的是细节,在变化中不断强化主题,又给人丰富生动的感受。
 
我们使用“点题术”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题旨应是文章事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非勉强“显志”,或任意拔高,更不是硬贴上去的。如一篇题为《平凡中显光彩》的作文,结尾这样写道:“孟子就曾经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没有普通的人,怎样去推动社会的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歌颂那些平凡的人,他们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立下了不平常的功勋。”这个结尾,不能不说没有道理,但套话连篇,满口大道理,使人看了大倒胃口,反感之极。(2)题旨不但要高度概括又要有表现力,而且要精练准确,干净利索,要与全文构思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恰到好处。如《我与好书交朋友》的结尾:“书,是春天的丝雨,净化我们的身心;书是心灵的音乐,奏出心底的呼唤;书,是一段段人生路,咀嚼生命的坎坷;书,是五彩的阳光,放射出历史的辉煌。书,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短了语言的隔阂;书,带我畅游千山万水,鸟瞰古今中外;书,伴我踏上理想的征途,人生从此充满阳光,充满希望。”这段文字给人感觉就是为排比而排比,为议论而议论,拖沓,空洞,矫揉造作,虽然语言流畅清新,但过多的议论远离文章的内容,最终未必给文章添彩,反而显得啰嗦无味。总之,点题的关键是“点”,也就是题旨的开掘。点在起首的,重在开宗明义;点在篇中的,借以因势利导;点在结尾的,意欲深化主题。总之要点在文章的关键处,使形象“活”起来,思想得到升华。

 
张衍标老师点评——
审题·文本·写法
 
一、关于审题。这是一道典型的“提示语”+“命题”作文。首先要细致分析“提示语”并据此确定“立意”范围。“提示语”有三句话,第一句开宗明义,明确表达一种情感态度,即“幸福就是现在”;第二句着重解释“幸福”的内涵,即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后的愉悦畅快;第三句界定何为“现在”,即可以是较近的“时间段”也可以是“时间点”。可以说不存在审题困难,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写对”,然而要“写好”,恐怕还需立足一个“时间点”,找到一个“小切口”,体现一个“大主题”,比如,作业到“夜深”“饥饿”时吃了家长给做的“点心”感受到“幸福”,情绪遇挫“苦闷”时听到同伴的“安慰”感受到“幸福”等。其次,要深入把握命题者意图并据此端正写作“动机”。初读感知,命题者意在引导同学们做个“敏感”者,要善于通过细微的生活细节感知、珍惜、传递“幸福”;再读又觉,命题者意在引导同学们活在当下、珍惜眼前,年纪轻轻切勿动辄“回想”“当年”;细读精思,命题者建议初三学生“我手写我心”,原汁原味地展示现实生活画面和“真情”“实感”,生活的“真实”加上表达的“诚实”会格外动人。当然,也可以虚构,但要注意的是当虚构被人家一眼看穿是“虚构”的话,“为文造事”“为分滥情”那就相当失败了!
 
二、关于本文。小作者能够贴近现实生活,很“会写”,写的也很好。首先是人物形象鲜明。“我”可以看作主人公,身份恰好就是初三(化学)学生,内心“波涛”和外在的“生气”有所体现,也可以看做线索人物,引出“书店老板”,并由此感知“幸福”。其次是事件呈现完整。习题册为初中学生“必备”,“丢失”“破损”“忘带”“新添”对于毕业班学生尤为“实在”,“购买”习题册事件有“情感”起伏也有“情理”变化。三是文体要素完备。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能注意场景描写,“黑夜”里尽是“灯光昏暗”“路灯摇曳”,作者“几缕汗珠”写出买不到习题册“微凉”之中略显“焦灼”,遇见“点点微光”,感知“温暖”,感觉“夜色温柔”,感到“幸福”,“清晨光辉”到“深夜路灯”“依然亮着”为全文营造恰切的场景和氛围,渲染到位。
 
当然,叙事文不排斥抒情和议论,但是要靠这两种表达方式“亮观点”“定调子”“稳方向”,那就不是写作的最佳“状态”,尤其是“曲终奏雅”“画龙点睛”。“老人所付出的……让我感觉到这个平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幸福”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也实现了由“他”到“他们”的“主旨升华”,但多少给读者不“自然”之感。挑剔一点来讲,文章“事件”似乎曾经在其他“文题”写过,驾驭的很熟练,但文尾“情理”的升华似乎有点“生涩”。因为,如果不发议论不抒情,读者便可从“描写”中感知人物内心情绪变化,从“记叙”中把握事件来龙去脉,方是“上乘之作”!
 
三、关于写法。由文观之,写好叙事文,有三点建议供参考。一是“事件”叙述要有点“变化”。可以在文章开头设悬念,也可以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矛盾阻遏一下,暂时不把结局(结果)告诉读者,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可以在文中创设误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可以在文章结尾笔锋突转,至情节高潮时,来个180度大转弯,顿起波澜,一下子把读者带到意想不到的境界。此文当属第一种情形。二是“人物”描写要有点“细节”。尤要注重人物行动描写,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推进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比如《药》写刽子手康大叔:“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类似的行动描写在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上也有充分的体现,那就是我们熟知的“排出九文大钱”,一个简单的动词,包含了多么丰富的内涵!这也是寓繁于简写人物的典型实例。文中“那历经岁月沉淀依旧安详的面容满是疲惫”“清晨光辉下那年迈的身影,深夜路灯下那疲倦的身影”是否可以参照来点“动作”,甚至是“分解动作”?三是场景渲染要有点“氛围”。一般做法是:可以在文章开头用简洁的语言描写风景为事件提供一个协调(或反衬)的背景;也可以在人物情绪变化的时候(高兴、忧伤、失落)写上一两句人物身边的风景,衬托人物心情;还可以在文章收束时恰当承接上文背景来一个自然顺承或者相反变化。本文场景渲染堪称实例,兹不赘言。
 

【本季点评名师简介】
 
1.李  建老师——江苏省大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多年组织大市中考语文阅卷。
 
2.张衍标老师——江苏省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大市教育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多次参加中考、高考阅卷。

(欢迎扫码关注、欢迎推介传播)

幸福就是现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