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生活小常识

五十步笑百步的道理(南怀瑾先生:五十步笑百步)

五十步笑百步的道理

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孟子和粱惠土见面的时候,梁惠王正在王室的大园林中散心游览。
梁惠王站在一个大池沼上,抬头看看在树梢上栖息飞 翔的鸿鸟、野雁,低头看看园中安详吃草的小鹿。从宫里出来,接触到大自然的景象,心里觉得舒畅而快乐。于是再看看孟子,然后对孟子说:”喂!你们这些讲究仁义道德的贤人先生们,是不是也喜欢这种园林风光?是不是也 喜欢这些珍奇的飞禽走兽?”
尽管梁惠王的问话中,包含了轻视的味道,而孟子的对答,还是持着郑重的态度,还是很严肃的,他用单刀直入,似教训非教训的口吻告诉粱惠王说:
“一个贤者,是要等到天下太平,大家都享受到安乐的生活之后,才会去享受这种园林的乐趣。可是一个不贤的人,即使有了这样的园林,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而且更不能永远享受。
像《诗经·大雅篇·灵台章》说的:当文王开始准备建筑灵台,他劳动老百姓来建筑这囿园,而老百姓却喜欢他那么做,把他的台叫做‘灵台’,把他的池叫做‘灵沼’,并且 很高兴他有麋鹿鱼鳖可以玩赏。古时候的贤君,就因为能和老百姓同乐,所以自己才觉得快乐。”
接着,孟子又引用《书经》的记载,讲述了一则完全与文王建灵台情形相反的故事。
“当夏朝的君王夏桀在位的时候,曾大言不惭地说:‘我之于天下,就好比太阳一样,除非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自夸他的政权和太阳一样是永恒的。可是他施行的暴政,弄得民不聊生,老百姓们恨透了他。
所以《书经·商书·汤誓篇》记载:一般的百姓们,因为深深怨恨夏桀而说道:‘你这位如同烈日似的暴君啊!你什么时候才会没落呢?你赶快没落吧!我宁愿和你这暴君一同灭亡,也不愿再忍受你暴政的残害了。’ 一个做君主的,使人民怨恨到宁愿和他同归于尽的地步,即使拥有美好的台池、鸟兽, 又怎么可能安享下去呢?”
我们要知道,在孟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什么社会福利制度,统治者不会去建筑一个公园,和老百姓共有、共享,一起游乐。孟子当时提出这两个史实来,就等于建议粱惠王实施我们现代的共有、共享的政治思想。在时代背景上而言,孟子在那个时代能提出这种政治思想,实在是了不起的。
不能与民同乐,没有“共有、共享”的社会福利,是不会长久的,独乐是不可能的。
孟子借这则文王建灵台的历史故事,向粱惠王提出了 一个为君的重点——应该与民同乐。
我们可以知道,孟子所说的“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的两句话,不但是一个国家的政权如此,即 使一个家庭的兴衰,每一个人的成败,也都是如此。
尽管是做了庞大的事业,拥有千万美金,如果没有中 心思想,没有建立起一个道德标准,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 基础,也是没有用的。因为这些有形的財富,只是暂时属于你的,而不是真正为你所有的。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 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 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 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说:“平心而论,我对我的国家已经尽心尽力地去做了。譬如说,在我的国境以内,黄河内套,如果道 遇了水旱天灾,粮食歉收的凶年,我就把河内的人民,迁移到河东来;同时在河东征收了粮食,送到河内去,使河内的人,不至于受到饥饿的痛苦。假如是河东遭遇到什么 灾害的时候,我也是以同样的方法,去照顾帮助河东的人民,这都是我尽心仁爱人民的事实。你是讲仁义的,要我施仁政的,我这样不是正符合了 你的主张吗?现在看看我的邻邦,他们没有这样做,可是 他们的人民并没有减少;我曾经照你的理论那样做了,我 的人民也没有增加起来。这是什么道理呢?”
那么孟子怎样答复呢?他说:“你梁惠王喜欢打仗, 我就以战争来譬喻给你听。在作战的时候,战鼓一响起来,部队向前冲锋,双方接近战斗以后,一些怕死的兵将脱了战袍,丢了兵器往后逃走,有的逃了一百步才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下来。而跑了五十步的人,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胆小。你梁惠王觉得讥笑得对吗?“
孟子这样反问,等于设了一个圈套,先把粱惠王套住,这是他谈话技巧的高明,如果写文章,则是一种有层次,设伏笔的手法。由此足见孟子这个人不是后世一些腐儒所说的那么迂阔。
果然,梁惠王说:“当然不可以讥笑别人,他们不过 没有逃百步,但同样的是逃亡退败啊!”
于是孟子说:“你既然知道这个道理,那也就不必希望你的老百姓会比邻近国家的更多了。”
——《南怀瑾谈领导的艺术与说话的艺术》

南师怀瑾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
暨太湖大学堂十周年校庆集锦

五十步笑百步的道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