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从金本位到后美元时代”研讨会顺利举办)

国际货币体系

    2020年11月1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前沿交叉学科培育平台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协办的“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从金本位到后美元时代”学术研讨会在明德国际楼813会议室举办。除主协办单位外,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法学院、历史学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深圳千城攻略算法云技术公司等学界、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十多位专家围绕“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这一主题进行了跨学科、跨产学研的深入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前沿交叉学科培育平台首席专家翟东升教授首先致辞,对与会者的到来表示欢迎。翟老师介绍了“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前沿交叉学科培育平台的启动背景,强调了其跨学科平台的发展特质,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财金、法学、历史等多个维度和领域。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师资博士后刘露馨老师主持了研讨会的第一项议题,关于“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的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牛贯杰老师回溯了中国近现代货币史,介绍了“民国时期金本位的确立”。牛老师指出,19世纪时金本位制度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已经确立,但中国依旧实行银钱复本位制度。直到20世纪初民国时期,在全球大萧条背景下,银价暴跌,民国政府面临较为严峻的财政偿债压力,因此开始重视黄金,并初步尝试实行金本位制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强令在满洲地区推行金本位制度。此外,日本侵华后实行的货币战、金融战,进一步导致了中国原有货币体系的全面崩溃。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苗艺馨同学围绕“主权国家国际地位与本币国际化”发表了演讲。苗艺馨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已逐渐成为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核心力量,但与英镑和美元不同,中国应当在不存在霸权的条件下考虑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为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稳步推进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促进人民币在对外贸易中承担结算货币的职能。然而,受限于人民币在可自由兑换、金融体系脆弱性、金融市场开放和制度体系等方面的不足,人民币难以独自承担区域货币的角色,东亚各经济体需要加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加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区域合作制衡美元霸权,增强东亚地区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嵇先白老师主持了第二项议题“当代国际货币体系治理”,组织与会专家对货币在国际治理和“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中的角色和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张之骧老师结合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工作经历,介绍了“国际货币体系现状与变革前景”。首先,张司长指出,重大事件往往是在量化变动过程中的历史突破点,中美建交、中国逐步恢复在联合国、世界银行和IMF的席位等重大历史事件便是如此。张司长回顾了1980年中国恢复IMF的席位的四十年以来,经历了接受IMF借款、接受IMF技术援助再到亚洲金融危机后反哺IMF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在IMF的席位从最开始的第九到现在的第三,其地位上升的背后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IMF改革是诸多成员国当下共同关注的议题,张司长主张IMF应该由quota-based institution改革为principle-based institution。最后,张司长指出,中国有必要即遵循IMF相关规则,且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并做好地区性金融安排。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老师阐释了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中构建人民币双循环”。涂老师表示,双循环发展格局不能缺少人民币的双循环,在此过程中,人民币的国际化一定是立足于服务于实体经济,实现规避风险的职能,推动更多的非居民参与到国内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环节。即便是在国际循环中,也要基于服务实体经济和规避风险的原则,着力推动投资信贷进口出口协调,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形成一个个相互衔接的闭环。涂老师提出,双循环格局下构建人民币双循环需要做强做大高端制造业;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资本跨境流通;坚持本币优先原则;以“一带一路”为着力点;并且发展功能齐全的人民币离岸市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徐鹏结合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循环经验,讲述了“货币在大国经济循环中的作用”。徐老师指出,美国当前外循环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形成的,即美国从之前的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净消费国,从世界债权国变成净债务国。日本在上世纪70、80年代所处的发展阶段、环境、条件与当前我国面临的情形很类似,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结合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循环经验,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影响,徐老师认为,美欧国家将继续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人民币汇率存在较强升值预期,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谨慎开放资本账户,以防国际热钱涌入过快推升虚拟资产价格;考虑到目前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东盟、东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局部地区的经常账户顺差和资本账户逆差,有序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老师主持了第三项议题“全球货币体系变革的政策视角”。

    深圳千城攻略算法云技术董事长郑志军先生介绍了数字技术创新对于国际货币变革的重要意义。郑董事长表示主权信用货币是黄金无法匹配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后,以国家主权信用进行支撑的短期过渡货币形式。主权信用货币是绑定在国家权力上的一种负债,需要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并且需要不断消耗国家能力进行维持,容易成为经济危机和政权危机的引爆器。郑董事长认为每个国家的货币权是平等的。未来的货币一定是通过算法、数字技术实现货币的价格和现实经济体系价值的不断对应,我们不应该回归到黄金本币时代,但是应该回归到价值本位时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吴志峰老师探讨了数字货币与货币国际化。吴老师指出,美元主导的时代,人民币国际化不宜操之过急。一国货币能否作为全球主导货币与国力息息相关,但一国实体经济能力登顶与其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大约在70年左右。2010年中国制造业成为全球第一,假如人民币能成为第三个全球货币,这一道路也大概率是漫长的。此外,吴老师指出,数字货币一定会导致货币属性的一系列变化,货币的储备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不会统一在同一个货币单位里面,可能会被拆分。即使假以时日中国国家力量位列全球第一,人民币到时候可能会以别的形式出现,但并不一定是全球唯一的主导货币。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子衡老师点评表示,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需要处理好以下三组关系:第一,人民币的自由化和人民币的国际化的关系。第二,美国美元和非美国美元的关系,周老师认为将来货币体系的演变不取决于不同币种间的竞争而是涉及到美国国内美元和国外美元的相互关系。第三,以及银行货币和数字货币的关系。银行账户体系所运行的是银行货币,数字货币的账户体系,应该有别于银行货币的账户体系。

    最后,翟老师以“四跨”总结本次研讨会,他表示平台的第一次学术会议顺利举办,得益于专家们的智慧贡献。他特别指出,本次研讨会是“跨学科”的,囊括政治学、历史学、金融学、法学及高科技领域;这次会议也是“跨部门”的,得到央行、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的支持;本项前沿交叉学科平台也是“跨产学研”的,既提供科研支持,也蕴含着教学和研发的功能和潜力;同时也是“跨生代”的,与会者包括为中国融入世界货币体系在一线奋斗的老前辈,以及多位中青年专家学者和后起之秀。

文案 | 王雪莹
编辑 | 新媒体中心 胡雨静

国际货币体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