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9.21亿元,是1978年的186.2倍,年均增长14.3%。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70.63亿元,是1978年的224.7倍,年均增长14.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8.58亿元,是1978年的117.9倍,年均增长13.0%。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消费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不断加大,2017年批零住餐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较1986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市零售业态也日臻完善,多种多样的新型商业经营模式取代了单一的、传统的经营业态。据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我市有店铺零售业态中,杂食店、便利店数量呈逐步下降趋势,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超市、厂家直销等多种业态比重上升。近年来,联盛快乐城、新天地、万达等综合体陆续建成运营。同时,我市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成长迅速,共青城市、恒盛科技园被确定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易佳购”、“江州司马”等本土电子商务平台茁壮成长,万其创新创业园、修水电商产业园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792创意园等电子商务园区运营良好,庐山市横塘镇红星村、温泉镇隘口村成为闻名全国的“淘宝村”。2017年电子商务交易额505.9亿元,同比增长31.5%。
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我市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大众消费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享受型、健康环保型转变,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快速优化升级。衣食用类商品保持了旺盛的需求;金银珠宝和化妆品类商品持续热销;汽车销售持续增长,占限额以上消费市场比重大幅上升;房地产市场快速增长带动建筑及装潢类、家具类、家用电器类商品零售较快增长;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文化娱乐体育类商品销售增长。
201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50.69亿美元,是1990年的130倍,1991∽2017年年均增长19.8%。其中出口42.41亿美元,是1990年的201倍,1991-2017年年均增长21.7%;进口8.28亿美元,是1990年的46倍,1991∽2017年年均增长15.2%。2017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9.84亿美元,是1985年的757.4倍,1986∽2017年年均增长23.0%。改革开放以来,新加坡金鹰、台湾远东、香港华孚、美国肯德基、沃尔玛、必胜客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九江。大批外资企业的进驻,增强了我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对改变传统产业结构、构建新兴主导产业、解决百姓就业、繁荣市场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给九江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借助口岸的开放,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九江走进了大海,奔向了世界。1980年九江港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对外贸易运输口岸,为江西唯一对外贸易港口;1991年被全国人大批准对外籍船开放;1992年,九江被批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同年7月,洪都拉斯“金敬”号轮首航九江港外贸码头,九江口岸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序幕。自改革开放以来,九江的外贸远洋直航运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九江港早在1987年就开始接运集装箱,当年仅3TEU,2017年达33.47万TEU,是1987年的11.16万倍,年均增长45.5%。九江港已经成为长江中下游集装箱中转联运的重要集散地,集装箱运输已通达世界各地。城西港区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九江海关纳入全国通关一体化。对外贸易伙伴遍及全球六大洲的195个国家和地区,欧美、港台、日韩等传统市场进一步巩固,俄罗斯、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大,新兴市场的贸易份额不断上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期,推动了九江市企业在海外工程、对外投资、劳务合作等贸易领域全方位“走出去”。(记者 沈明杰)
制作:吕亦凡 喻桃英
编辑:沈明杰
初审:汪东平
终审:袁东来
打造九江首份权威财经微刊
九江日报社主办
邮箱:13767268681@163.com
电话:0792—855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