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由《新枝诗选》说起

《新枝诗选》是临朐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吕新枝2003年出版的一部诗集,虽然只有薄薄95页69首诗,但分量很重。这些诗清新灵动,饱含真情,充满青春活力。我捧读再三,唇齿留香,心境通透,还产生了一些有关诗与诗人的想法。
诗是灵魂的声音
坦率地说,除了学生时代阅读选入教材的诗词、一度迷恋李后主和易安居士的词,工作后读过徐志摩、海子、顾城等几位诗人的诗,我对诗词缺乏了解。近几年,在自媒体上倒是读了较多的诗,但感觉并不好。我一向以为,诗应该是一种灵魂的叙事,正如冯恩昌老师所说“是从心里汩汩流淌出来的”。当然,要真正做到,颇为不易。就我读过的县域内诗人的诗来说,冯恩昌老师早已达到诗歌创作的高境界,紧随其后,吕新枝、王会英、贾兴华等人的诗也颇为不凡。《新枝诗选》中的不少诗就直抵人心,像抒发爱情的《红酥手》:“曾几何时/我躲过了滚滚红尘/却躲不过心中那份魂牵梦绕的系念”;描绘自然的《秋》:“你如临盆的少妇/娴静地娴静地踱步”等,都会触发读者心灵中最柔软的那部分,是从灵魂中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
诗是激情的产物
以前,我总感觉诗人不同于常人,都特立独行,因而,与诗人打交道总是小心翼翼。后来,与冯恩昌、王会英等诗人接触多了,才发现他们也过着烟火人生,只是他们比常人情感丰富,任何情况下都激情满怀,尤其是葆有一颗童心,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别人眼里的寻常风景,在他们看来或许新鲜不凡,会触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曾经读到一句话:“年轻时爱上过或沾染过诗歌的人,人生行囊里永远有梦,永远不会自甘堕落”,更何况以创作诗歌为生活的诗人呢!读《新枝诗选》,时时感受到澎湃的激情,在《江南·江北》中,她吟道:“汛期来临/告急的江北/雨正泛滥/如我铺天盖地的思念/一夜成灾”;在《憾》里,她默诵:“蓦然发现/那封折叠成纸鹤的信笺/夹在书页里/暗淡了颜色/却如火焰/把我一颗/静如止水的心/灼的生疼”;她甚至在《雪在烧》中直接喊出:“哦/久违的激情在燃烧/汹涌的春潮已来到”,这些爱的宣言,情的誓词,毫无疑问,都是激情的产物。
诗是生活的再现
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诗人只有投身到火热的生活激流中,去搏击,去体悟,才能写出无愧于时代、直面人生、超越历史的好诗。创作诗歌最忌讳囿于自身小圈子的闭门造车和哼哼唧唧的自我陶醉。前几年,有位农民女诗人写了些“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之类哗众取宠的诗,竟然博得一片喝彩,《诗刊》也刊发其诗,恕我直言,这是对诗的糟蹋,是社会狂躁症的典型症状。每一首诗都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这是创作诗的正途,《新枝诗选》“整部诗里充满了情侣之爱、母女之爱、父女之爱、手足之爱、故乡之爱……”(武鹰《序》),讴歌人生,讴歌生活,没有偏离诗歌发展的方向。
诗是精致的艺术
中国现代诗人、书法家、思想家马一浮说:“言之精者为诗”,可谓一语中的。作为一种高度凝练的文体,诗的语言应该干净、朴素、利索、具体以及直接,尤其是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的阅读趣味发生了改变,冗长拖沓的作品,没有人会去阅读。其实,越是精短的诗,越难写,越考验诗人的才学。临朐文学“老墩头”、发表诗歌万余首的冯恩昌老师近年来创作的诗,都短小精悍,发人深省。如《春天的小诗花》(八首),每首只有两三行,却韵味无穷,其中《露珠》为:“流滚在绿叶上/是大自然的最美诗行”。《新枝诗选》除了《临朐,我美丽的故乡》等少数几首诗外,都很精短,适合诵读,如《姐姐》:“当牵手的稚儿与你齐肩/当爱人不再伴你荡秋千/当母亲不再唤你的乳名/当青春的容颜皱纹乍现/你由浪漫的散文/成为丰富的经典”。
诗人是纯粹的
马一浮有一句名言:“诗言志,最要是心术正大,方可学诗。”这是对诗人人品的要求,学诗就是学做人,写诗就是写人生。我读《民国文人风骨》,知晓徐志摩坦率正直,具有迷人的魅力,张幼仪的哥哥张君劢知道志摩与妹妹离婚后,回信的第一句话就是:“张家失徐志摩之痛,如丧考妣!”张幼仪的弟弟张禹九在1926年志摩与陆小曼结婚时,盛装出席婚礼。我读顾城的小说、诗和有关他的传记,也了解到他极其坦诚,从不说谎,是个“真”人。可见,创作出好诗的诗人都是纯粹的。
我对冯恩昌老师仰慕已久,真正交往才三年时间,他心地善良、无私坦荡的纯真个性,敬业奉献、勤奋笔耕的高尚品德,乐于助人、甘为人梯的炽热情怀,感染着每一个与他接触的人。《新枝诗选》的作者在很多方面与冯老一样,她热心、大方、耿直、谦虚,绝无“世俗气”,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所谓“文如其人”,好诗来自“心术正大”之人,信哉!人会慢慢老去,但诗不会衰老。相信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的诗依旧会散发出奕奕光彩!
《新枝诗选》,科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